说“樂”道“藥”

2017-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牛妞

                                                                                                                  作者:苏纪迅      

       我们中国医界历来主张“药乐同源”、“以乐代药”、 “乐在药先”。您看繁体字吃药的“藥”和音乐的“樂”多像啊,只不过一个有草字头,一个没有而已。

       这个“樂”字是什么意思呢?

       它有两个“丝”,丝代表丝弦乐器,属徵音,对应五脏中的“心”;它有一个“白”,属金音,对应五脏中的“肺”;它还有一个“木”,属角音,对应五脏中的“肝”。按照中医理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

       那么,聆听音乐的结果是什么呢?

       疏肝、清肺、养心。

      《黄帝内经》曰:魂魄和合,血气元神旺盛,则心生神明。这是生理层面的。

       “樂”字还可以读成快乐的乐,有乐观、乐和、乐趣、乐滋滋的意思,也就是说,听音乐会使你高兴,产生美感。所谓“仁言不若仁声入人深也”。这是心理层面的。

       后来,人们发现一些草木也可治病,就在“樂”字上面加了草字头,变成了“ 藥”。这就是“乐在药先”的来源。

       不光是中国,凡是有着优秀历史传承的国家都意识到了音乐的理疗作用。

       在欧洲的原始部落中,音乐和治病就是一回事情,那时的巫师既负责音乐活动也充当主治大夫。希腊人认为用拨浪鼓有助于儿童释放破坏性的能量,当时的医生还专门为情绪紊乱的病人谱写或选定音乐曲目;古代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谈到不同的音乐对人的精神和情绪有不同的影响,所以他为失眠和头痛的患者提供过许多音乐处方;埃及人把音乐称作灵魂的医学,所罗门王得了忧郁症,不是请名医开药,而是坐下来聆听宫廷音乐师的竖琴声;在中世纪,阿拉伯人用长笛治疗精神病人,认为长笛产生的声音振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系天津市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