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讨论侧记 (先秦儒家)

2019-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2019那些日子

2019.10.9  周三  雨

国庆期间,爸爸妈妈、妹妹一家自驾从重庆回来,我和大姐带着爸爸妈妈前去壶口瀑布游玩,从壶口出来的当天晚上,正是第二次讨论时间。我正焦虑,想放弃,因为在车上看手机我头晕想呕吐,没想到群里叮当一震,看到如一老师的反馈,我的预习作业竟然得了优秀!我喜不自禁,太令人兴奋,也太鼓舞人了!上次只有佳人拾翠老师得了优秀,海鸥组长晒出他们的作业,太详细了,肯定要用至少8个小时以上来做这件事!

被肯定的喜悦与同车的家人分享,也得到了大家由衷的祝福。于是,我打开qq群,开始参与这次讨论。

道德的神学与神学的道德有什么区别?老师不作答,我照自己的理解如下:道德的神学是康德提出来的,是内心的力量指导自己的理性实践,但是最终获得幸福感是来自灵魂不灭和上帝。也就是说最终的评判来自他们,而不是来自自身;神学的道德,是先设定有一个上帝,这个上帝规定了很多戒律和条款,人就按照这个来遵守,否则就要受惩罚。儒家的哲学不同于以上两者。但是又与康德的类似——前半部分类似。儒家,是从心出发,这个心,就是人的本性(恻隐等四德),干坏事或好事都有“心”这个主体来判断。这与动物不同,不论好人坏人,都在内心有对自己的道德判断,这是人的本心。由心,发出善,这个善是最后命名的,只是对恻隐之心、和做善事之安心的命名。然后有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判断,用以指导自己的理性实践。而后期的回报——心灵的回报,却与康德“道德的神学”不同,是问天道,天道其实就是人道。因此,最后的回报是成人达己、天人合一。这是儒家哲学的逻辑。

儒家研究的心,与心理学的“心”不同,心理学的是完全主观的“心”,而儒家的是客观的主体——“心”。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其实,我一直觉得是前者。因为,自己的内心,一直很柔软,虽然外表坚强暴躁强势。很多时候,不忍目睹,就是因为“心”受不了。很多周围的人,其实都是这样。只不过有的包裹了太厚的壳,我们无法看见罢了。恻隐之心、羞恶、辞让、是非判断等,人皆有之。至于那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也自有自己的价值观,或是畸形人格,这些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我从不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很多法律条款去禁止。但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宁,只有道德律来管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国家强制机器。这又涉及到国家的富强和公平的问题。只要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足够幸福,得到的足够,那么,道德就够了,就能够成为自律的美好理想社会了。黑社会人员往往是最底层,感到世界不公平,要建立一个地下王国;犯罪分子,都是自己物质或精神方面未得到满足,因此,铤而走险,去追求所谓的幸福。因此,还是回到一句话,多办一所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仍然是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教化的认识。

除了仁能带出“善”,还有生生不息生命的力量。天是四时变化、万物更迭的力量,人无法左右,但人能左右自己,套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了最基础的生理需要、安全感等,就要追求自我价值。

呜呼,这之前,我的生活充满了抱怨,(不被看见、被冤枉、被否定),今年3月份开始学习南明教育(之前一直关注,但未有深入学习),缴纳全人之美的费用,进入群,跟着学习了《教育的目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民主主义教育》等书籍,但都是跟着老师的领读,自己没有如这般啃读。又报名心理学,每周学习。通过学习,想实现自我价值。但,工作中的怨气一直都在。那么,对德育的追求,应该如何,如何真正实现道德教育?我苦苦思索而不得之。但我相信,通过阅读学习,能够有所得。坚持阅读,坚持啃读,坚持学习,坚持成长,每过一段时间,我就得自勉一下。

今晨,读了“在南山之南”中冬兰老师写的《纪伯伦专题——沙与沫》,觉得纪伯伦那些句子真的伟大:“那颗能够和欢乐的心一同唱出欢歌的忧愁的心,是多么高贵啊。”正如我们要有两颗心,一颗心容纳忧愁,另一颗心唱出欢歌。我该如何安放自己忧愁的心,又如何唱出欢歌呢?

虽然,对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需要读懂生涩的文言文,还要领悟其背后的意思,还要有洞见,我读起来充满了无力感和挫败感,但是,我努力坚持下来,真怕自己有一天失去了动力,败下阵来。今年12月网师结束,不知会有怎样的收获,要去读其他的辅助书籍再次深入吗?《论语》那些古籍,是真的需要读原文的。

偷用冬兰老师的句子来结尾吧:理解有很多层次,最深切的抵达,是以己证诗,否则,一切的哲学与诗不过是文字的碎片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