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思考》周末笔记
年前一直在看一门小课,叫做《U型思考》,借着这个加完班的周末,也来聊一聊这种思维方式,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
1.直线思考与U型思考。
还是老规矩,当我们不理解一个词的时候,可以从反义词入手。什么是直线思考呢?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这类思考方式有一种典型的特征,就是沉迷于how,怎么说呢?这是个职场通病,笔者自己就是这样的一类代表。当出现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想像消消乐一样赶紧把事务完成,脑海里想到的都是怎么办?如何处理?怎么铺排一脑袋的计划方案时间节点。那么什么是U型思考呢?就是在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放慢脚步,切换一个思考方式,先定义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再来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本质解应该是什么?最后解决问题。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这种思考方式的脑回路,如果说全篇都是废话的话,可能就这张图是笔者唯一希望自己能够记住的:
U型思考的脑回路2.是否善于本质思考,是决定我们视野格局的分水岭。
最近许知远在吐槽大会中的一句吐槽张大大的“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缺陷” ,让人印象深刻,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些人能够一针见血,抓住问题的关键。其实之前我不太理解,因为我总是一根筋的条件反射去思考问题怎么解决,思考的是how,但是高手往往思考的是what和why。比如儿童时代,上学考试,其实你会发现班级里肯定有两种人,一种人做题,看到的就是题目,另一种人,做完一道题,看到的是一种题型,这两者就是我们说的how和why的区别,也是直线思考和U型思考的区别。为什么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的解题呢?因为直接定义how,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去思考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是相对需要动脑的问题,大脑都是趋利避害的。
那么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本质思考呢?我们可以把原因归为三类,一是经验依赖症;二是完备信息依赖,就是必须要搜集够信息才动手;三是碎片化依赖症,比如某个鸡汤语句,对于系统完整系统的构建,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东来一下,西来一下,会严重制约我们的本质思考。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来打破这种直线how型思考呢?那就是将所有解决问题的how,都转变成what和why来提问。比如说:我如何能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这个问题如果从直线思考,肯定会先想需要哪些资源,需要怎么铺排人手,花多少钱。但是U型思考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可以被转化为“领导交办任务的最重点是什么?”、“领导为什么要交办这个任务?”。你会发现,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转换,我们会很容易触达这个问题的本质。再比如说“我的工资和收入怎么要提高?”可以转变为“一个人的工资本质上是什么决定?”;“企业如何接到越来越多的订单?”可以转变为“订单持续的关键是什么?” 再比如我们面试他人,你会发现,你问两种截然不同的问题,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考察质量,你问他过往履历中他是如何办成这件事的?不如问他你在办这事中最关键的突破是什么?
我们列出了 how类型问题常见的情况:1.事物A如何达到状态B?2.事物A如何改变状态B?3.事物A如何到达状态B?4.事物A如何实施行为B?5.事物A如何更好实施行为B 6.事物A如何做好行为B?那么如何将how型问题转变为why类型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转变为以下几种提问方式。1.事物A达到状态B的原因是什么?2.事物A改变状态B的原因是什么?3.事物A到达状态B的本质,核心,重点,难点是什么?4.事物A做行为B的原因是什么?5.事物A更好地做B的原因是什么?
一旦你将所有的how转化为what或者why后,你会发现,我们对很多问题的讨论,就有了一些清晰的思路。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差距,那些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今天没有聊更多的方法论层面的东西,因为笔者发现,其实这堂小课,最难的其实还是意识和思维惯性方面,如果能从一开始的源头思考扭转过来,定义关键的问题,你最终要到达对于问题本质的理解,一个问题的主要矛盾,主要病根,而走出头一步,可能后续的解决方法,顺其自然也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