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育有效途径的再认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再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德育工作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最基础、最关键的阶段。
德育途径是实施德育的渠道,对这个问题似乎早有定论,已取得了很多好的理论和经验。但我觉得当前对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仍有认识上的本末倒置问题,需要再探讨。
一、社会教育应该是德育的源头和归宿
教育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社会的需要永远是不断引导和推动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德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必须全方位地面对社会,所有德育工作的问题和矛盾都来源于社会现实,所有德育工作的最后实效都要经受社会的检验和切实促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要探寻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必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确定德育的切入点。社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政治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1.积极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观察、了解社会,敢于面对现实。
让学生走出去,多听多看,多访问、多参观。听听小学教师的心声,看看小学教育的现状;听听群众的反映,看看改革开放的伟大发展成就和新的发展形势。
2.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社会、认识现实。
满足学生要求,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英模人物请进来,听报告、听讲座,多学习、多座谈、多辩论;特别是学生身边熟悉的榜样更具说服力。使学生能够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抵防社会上不利因素的影响。
3.切实帮助学生把握现实,积极参与社会。
组织献爱心活动。到敬老院、孤儿所慰问,向有困难的人和失学儿童伸出援助之手。
组织公益劳动。到乡村、街道、商店、公共场所服务、环境建设。
建立常年服务网点、实践基地,使学以致用,奉献与社会。
二、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桥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特殊组织细胞,家庭教育就是发挥其对人的特殊影响作用,这是其他教育途径所无法代替的优势。
所以,德育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三者密切配合,形成德育合力。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1.以亲情为纽带,动之以情,由己推人。
保持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多种联系(如微信、留言板、书信、电话、通知书等)。使学生学会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经常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让家长真实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沟通了两代人的思想。
帮助解决单亲、失亲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适时调节学生心理。
2.以家庭为集体,晓之以理,由小家到大家。
亲情仅仅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种,使学生懂得还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志和领导关系等等多种社会关系。在家知道谦让、敬爱、自立自强,到社会中也要文明礼貌、服从集体、乐观进取,在集体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请优秀学生的家长谈自己的家庭教育,让每个学生谈自己成长中的家庭影响。
三、抓住学校教育这个德育主渠道是取得德育实效的关键
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学校教育对形成人的品德、知识、能力、心理等基本素质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必须是德育的主阵地,真正体现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学校的大大小小因素都必须构成德育的有机整体合力,形成一个闭合而又开放的德育体系。
1.教书育人
政治、思想、道德理论课,要形成系统的基本的概念理论;如在《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政治常识》、《师德常识》等教学中。
各科文化课,要结合学科特点时时处处渗透德育;如在社会科学知识中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审美心理等教育,在自然科学中的严谨逻辑、锐意进取、唯物辩证等教育。
2.管理育人
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奖惩严明、讲究民主、依法治校;
学校党团组织、学生管理部门引导有方、督促得力;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树立典型、榜样引路;
学生群团组织上通下达,开展活动,注重效果;
班主任(辅导员)思想教育、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求同存异;严爱结合,开拓创新。
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3.环境育人
①软环境见硬
正校风,领导、教师为人师表,带头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抓教风、抓学风,关心爱护学生,促成学生勤学苦练、一专多能,学会学习;
树班风、务实效,标新立异、敢于创新,学会生存;
②硬环境显软
校园美化、绿化,呈现文化育人氛围;
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谐温馨,陶冶情操;
4、实践养成
课堂实践,多问多说、多思多作;
课外活动,自创自演,丰富多彩;
节日纪念,专题活动,突出主题;
教育实践,见习实习,脚踏实地。
德育是对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的塑造灵魂的工程,德育的根本不在于外在的灌输和强制,而在于内在的信念的形成,所以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必须最有效地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转化给德育对象,促成其完美成长。特别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必须首先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思想和丰富感情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个社会主体,要时时认真调查了解不同学生层面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实际,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和指导,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多给一些学生心灵自由的空间,德育工作才会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学校的德育途径非常广泛,要充分发挥每一条德育途径的独特优势,各取所长,形成教育合力与氛围,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