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国圣地-武侯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
早在来成都之前,武侯祠就是我计划成都之行必看的景点之一。恰逢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我来到了武侯祠,专门拜谒了这位古代的劳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这位劳模的名言,至今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为了我们亲爱的祖国、人民长期奋战在各条战线上。
下图、成都武侯祠前的景观石:三国聖地 启功题
武侯祠是由惠陵及刘备、诸葛亮等蜀汉君臣合祀祠宇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成立博物馆,占地14万平方米。武侯祠文化积淀深厚,有1780余年连续不断的开发史,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下图、 武侯祠和汉昭烈庙,合成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下图、 三义庙中刘备塑像 传说刘备与关云长、张飞桃园结义之前,是卖草鞋为生的,故被“制鞋业”尊为鼻祖。
匾额: 道光乙巳年?月 吉旦 神聖同臻 靴鞋行众姓弟子立
对联:叹英雄自昔如斯虽当戎马驱驰常怀北阙 问吴魏而今安在争似君臣俎豆永重西川
下图:关羽塑像,位居刘备左侧
下图: 张飞塑像,位居刘备塑像右侧
下图: 匾额:义重桃园 对联:义烈重桃园廿载益梁存汉祀 勛名昭竹帛千秋灵奭佐清朝
下图: 匾额:三义庙 对联:在三在亡三亡而今享祀犹同伴 合义合战义战自昔铭勛匪异人
下图: 景观石:喜神方,在三义庙旁
下图: 孔明苑 对联: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胜有讴歌
诸葛亮简介
(公元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所以被称为武侯、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号,也称“卧龙”或“伏龙”。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权、刘备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他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也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下图: 孔明苑中的“衮雪”洞,据《汉魏十三品》载:“衮雪”二字为曹操所书。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石门,看见奔腾的河水,写了“衮雪”两个字。后来这字就刻在了那里的礁石上。现在,这块石头存放在陕西省博物馆。但不知为何将此二字刻在此处?
下图: 孔明苑中的“诸葛亮年表”
下图:园中景色
下图: 盆景
下图:盆景
下图:盆景
下图: 汉昭烈帝之陵---刘备墓
下图: 匾额:千秋凛然
对联: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塚 三足鼎今安在賸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冠仪
下图:墓道旁的石象生
下图: 汉昭烈陵 大门
对联:帝本燕人曾向乡祠崇百祀 蜀为正统漫言天下尚三分 清人许涵度撰书,今人李长路补书
下图: 园中景色
下图:静远堂,匾额:名垂宇宙
对联一: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视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对联二: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下图: 静远堂内的诸葛亮塑像
下图:诸葛亮之孙诸葛尚塑像
下图: 诸葛瞻 塑像
下图: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视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对联: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下图:武侯祠大门背面对联二副
1: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
2、亲贤臣国乃清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下图: 武侯祠 guo沫若题
正面 对联三副: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时艰每念出师表 日暮如闻梁父吟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下图:刘谌塑像 刘谌是刘备之孙
下图:关羽塑像
下图:刘备塑像
下图: 张飞塑像
下图: 蜀汉功臣塑像廊
下图: 岳飞手书:诸葛亮《出师表》刻石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下图:唐碑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全文完
本文原题:(原创) 三国圣地:武侯祠
2010-06-07 13:27 发表于【网易博客】
2014.12.08 阅读=911
2018.12.31 阅读(2661)| 评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