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2016-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Camille陳卡米
借用译者冯至先生的话来说,这本书中的所有文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的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
里尔克的这本书就是这样,它出现地如此恰逢其时,正好出现在我目标尚在,道路迷茫的艰难时期。
今日又翻了一遍同样阐述独处的另一本书《How to be Alone》。
飞快地扫了一眼当时在阅读那本书时写下的感悟和一些蓝色的标记。它们出现地如此刚好,以至于我总不免要感激上帝对本人的眷顾。
回到《给青年诗人的信》,冯至先生在序里总结道:“我们与文学作品的接触,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国外的,类似人际间的交往,有的很快就建立了友情,有的纵使经常见面,仍然陌生。友情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种朋友性格相近,志趣相投,所谓‘有共同的语言’;一种是性格相反,却能从对方看到自己的缺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突然就明白过来,到底什么是一种宽广的心胸,这就是!
从前我一直不屑于与自身相反之人交朋友,殊不知,我便就此划地为牢,无法真正打开心扉。
我想要独处,但又不想被孤立;
我想要与众不同,但又惶恐。
该怎样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一直是个问题。
无论里尔克还是冯至先生都给我上了一门课。而现在,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是我的楷模,是我的精神导师。
在这段探索之路,困惑仍将产生,问题接踵而至。但时常进入书中与这些良师诤友进行一番彻底的探讨,总会顿悟很多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