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梦《良心文学》想法

《无声告白》理解孩子比学习沟通技巧更重要

2021-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陈陈读书

今天完成了《无声告白》的阅读,这本书在2016年就读过。事隔5年之后再一次阅读,感觉依然非常沉重。

沉重主要是因为这个话题本身就是沉重的。小说开篇就是莉迪亚死了。莉迪亚是一个青春期少女,正在初中的青春期少女,她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为什么一个妙龄少女会选择自杀呢?

主要是因为她无法承载起来自父母对于他的期望。妈妈年轻的时候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她想做一个医生,却最终被婚姻,被丈夫,被孩子所牵绊成了一个整天围绕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所以她内心一直充满悔恨,一直期待着自己能够有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她也确实去努力了,离家出走两个月,想着完成学业,最后因为发现自己怀孕,最终没有实现愿望。

当妈妈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的时候,妈妈就把这种愿望转嫁到了她最喜欢的女儿莉莉娅身上。她一方面发誓不想让女儿过上自己同样的生活,她不会像自己妈妈要求自己做一个家庭妇女那样要求女儿,她期待着女儿比她优秀,女儿一定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妇女。另一方面却又无以复加的在女儿身上施加压力。她会关心女儿放学之后直接回家,以致女儿不会跟同学交往;她会给女儿报各种辅导班;她会给让女儿提前学习很多不适合她这个年龄段的高难度的学科知识;她送给女儿的书永远都是书籍。

莉迪亚因为担心母亲离家出走,担心失去母亲,所以就一直扮演着一个乖乖女的角色,只要妈妈说什么她回答都是是的。

另一方面呢,莉莉娅又是孤独的。因为她是混血儿,在学校就显得与众不同,受到同学们的排斥,爸爸因为有过同样类似的经历,所以他一直期待女儿能够和同龄人融入在一起。他越是这样期待,越是给女儿有很大的压力。莉迪亚不想让爸爸失望,所以他假装着每天都会跟同学打电话,其实只是拿着话筒坐在那里发呆而已,假装而已,只是为了不让父亲失望。

就是这样一个乖乖的孩子,不想失去妈妈不想让妈妈失望,不想让父亲失望,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只要能让大家开心,她就一直顺从。

但被压抑久了,她也会很失落,很伤心,很无助,很孤独,这家里唯一理解她的就是哥哥汉斯。但是哥哥在爸爸妈妈的忽略状态下茁壮成长,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然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汉斯的离开让莉莉娅更加失落,觉得自己再也没有依靠,她在这个家里要沉下去,她承载不起父母的期待最后选择了结束生命离开这个世界。

小说反映了一个很真实的社会现状,就是社会上总有一些父母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理想转嫁到自己孩子身上。就像网络上说的那句话,一只自己飞不起来的老母鸡,总是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像老鹰一样展翅飞翔。

这些父母总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当孩子无法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失望。就会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争吵。其实他们没有真正想过孩子想要的是什么,虽然很多育儿书籍会教我们一些育儿的道理还有一些方法,但是真正那种孩子的真实感受我觉得这本小说里边给出了一些非常精准的解读。

所以如果你身为父母,身为一个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你想要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那建议还是好好阅读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