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头
2019-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若水_0924
一说起窝头,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小时候常吃的用玉米面、高梁面做成的窝头。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豫东农村,吃“窝头”是每家每户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出生于那个年代的我,对此也深有体会。
学校毕业后,我到豫北一个煤矿上班。初到矿上那天,队领导让技术员小谢(我称他谢工)带我下井,熟悉一下井下工作面情况。途中因为内急,我只好满脸窘迫地向谢工“请假”,方便一下。谢工笑着说,反正也不远了,我在前面的“窝头”等你。一听说不远,再加上情况特殊,没等他说完,我就答应着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了。
一阵“轻松”过后,正要转身追赶谢工,才想起刚才他说的话:让我去“窝头”找他。天哪,“窝头”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有“窝窝头”的地方?这年头井下职工还吃窝头?还是工作面的形状像窝头的地方?我心里不禁纳闷起来,但还是硬着头皮往前走。
这时,前面正好有一位工人师傅下班过来,我快步走上前去,问他:师傅,窝头在哪?那位师傅似乎也充满好奇,他竟反问我是哪个“窝头”。这下我更蒙了,这井下到底有多少“窝头”啊?或者说到底有多少形状像窝头的地方啊?
正当我不知所措时,谢工过来了,还一脸埋怨的表情:等你这么久,你还有闲情逸致在这儿聊天呀?等我满脸通红又充满委屈地说明缘由后,谢工与那位工人师傅全都大笑起来。
后来,听了谢工的讲解,我才明白,“窝头”只是矿区职工对井下岩巷、煤巷工作面的俗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指的那种“窝窝头”。
据说,在东北地区的煤矿,矿工对岩巷、煤巷工作面还有“掌子面”的俗称。看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若对这一行业的一些俗语不了解,弄不老妈子就会闹出笑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