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牛起来

正月祭祖

2021-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俞小禾禾

在我们老家上山祭祖不是在清明,而是正月初一。

每年正月初一,我跟着老爸和叔叔们去上坟。那时这事儿是雷打不动的,整个家族的小孩儿都会跟几个上去,除了那些太小的爬不动山的孩子。除非初一下雨,山路不好走。那上坟的事就会推迟。我们要拜祭三座山,六位祖上。几十年前当地都是土葬,选一块风水好的山头,建一座墓地。

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挂着阿太的遗像,花白的胡须老长老长。老妈说,阿太是最有威望的老人,那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阿太最讲究的就是餐桌礼仪,吃饭时筷子不许在盘子搅,翻着找菜,因为家里的小猴子必是在菜里翻找难得一见的肉丝,吃菜只许夹离自己最边缘的,筷子不能伸的远。

这些习惯倒是口口相传下来,我至今记得老妈小时候是这样严厉的教育我们姐妹的。只是轮到老妈教育她孙子的时候就不顶用了。老妈端着一碗饭追着小孙子跑,非得把小兔崽子喂饱了。等我抱怨的时候,老妈说,得得,现在饿瘦了不行,等他长大了这些礼他就会懂了。

老妈告诉我阿太是最干净的老人,每天为自己清理银白的长胡须。因为我是长房重孙女,阿太特欣喜,在我能飞奔而去叫“阿太“的时候,阿太每天拄着拐杖从外面给我带油条。

这些当然是老妈不断反复跟我提及的事。阿太在我三岁的时候就过世了,90多岁。我的脑海里完全没印象,只是在遗像里看着那慈祥威严的面容。

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挂上了爷爷的遗像,爷爷跟阿太长得真像。

记得爷爷好喝烧酒,每天都要喝上一两。烧酒都是自家酿制的。爷爷奶奶是在儿子家轮着住,一户住一个月。他们轮到我们家住的时候,家里早早把烧酒准备好了。家里种红娘,果子一点点大的时候,我就在藤上挂一个玻璃瓶,把红娘装在瓶子里,红娘在瓶子里越长越大,不等它完全成熟就摘下来,然后在瓶子里灌入烧酒,为爷爷酿制他最喜欢的红娘酒。这是我最乐此不彼要做的事。

后来我嫁人了,生了娃。老家发展了,家家户户条件越来越好,种田的少了,下海捕鱼的也少了,大都干起了个体经营。村里为老人盖起了老人公寓,奶奶住进了公寓。每年正月初二,我们所有的亲戚都会去给老人拜年。都说家里老人在,那份亲情永远紧紧的绑在一起。那些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每年都能见着。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们这一带开始准备建火葬场。奶奶是个胆小的人,觉得这是最可怕的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我至今记得她坐在床前跟姑姑们念叨着这事。奶奶八十几岁了。后来奶奶终于接受了这事实。

老家的客厅里挂上了第三幅遗像。奶奶笑容可掬地看着我们,奶奶没能活到90的高寿。每年,老妈都在年末大扫除擦好遗像,再挂上去。清明的时候要办祭祖仪式。至于老家的人为什么都选在正月初一才上坟,而不是清明?后来我从老妈嘴里才了解到,老家是沿海一带,世代以渔业为主,家里还有务农。勤劳的家乡人民把所有时间放在生活的耕耘上,往常根本腾不出时间,只有过年的时候,人们最空闲,可以一起上山祭祖。

这正月初一祭祖一直世代相传没有变更。正月初一除了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乡村当地都建有祠堂。只是祠堂的规矩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变化着。

最近些年,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乡镇城市化建设的日新月异,老家下海捕鱼的人越来越少,田也越来越少,有剩下的农田也几乎承包给种植大户。所以很多人也开始选择清明祭祖。老爸就是其中一个。每年他要上山把坟前野草整理干净,把一些塌了的石头垒整齐。去年由于一座山被开发,底下隧道通过,一位祖上迁坟,迁进了公墓。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春节,我们缅怀先人,以此激励后人。这传统世代绵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