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畏果,菩萨畏因

2020-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未了少年事

佛学里有句话“凡人畏果,菩萨畏因”。在因果律奏效的前提下,凡人目光短浅,没有大局观,以至于在凡人心中,每件事都是独立存在,不去寻思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到最终果报来临,为时已晚,害怕至极;菩萨却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菩萨知道因果报应,知道抓大放小,日拱一卒,每一步都在为下一步做铺垫,最终修成正果。

早期的“因”其实有草字头,是这个“茵”,僧人用来打坐时当垫子用的草席,用草绳横纵编织而成。

我们可以把每件事看做是一张草席,密密交织的每一根草绳等同于每一个“因”,无数“因”交织在一块,才会出现草席这个“果”。

每件事都是一张草席,事与事它们不断重叠,层层嵌套,叠加几十层过后,你根本无法从表面看出它们复杂的构造。

所以,当出现某个结果的时候,我们回头来分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相当困难的。

因为个人的脑容量着实有限,并且大脑很容易用过往经验去硬套。再加上因果交织,层层嵌套,更容易让我们掉进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的处境。

所以才有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或者是《某某企业如何成功》。当你读了,消化了书上所述的全部成功要点,还是不大可能出现第二个海底捞,第二个天猫……

第一,不排除作者本身就有归因谬误,认知偏差;

第二,企业成长更像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有突然进化的时间节点,也有奇妙的化学反应过程,你是无法用还原论去理解透彻的。

那么做为凡人,还是要具备全局观,着眼于长远目标,不停学习成长,避免掉入归因谬误或管中窥豹的陷阱。

惨遭社会毒打过后,你会知道往往好事成双的几率太小,更多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自然规律,损不足而补有余才是社会现象。

不过这都只是某种手段,向最终目的推进的权宜之计,当影响到最终目的,顺序颠倒也无所谓,只是很多人看不透,做不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