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考结束的学子们,一定要想清楚“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关于填写志愿
脑哥那年高考,整好是分数下来以后再填报志愿的第一年,带着以往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和对新填报志愿模式的迷茫,稀里糊涂填了志愿。
但是现在想想当时还是有一点比较庆幸,就是自己执着于计算机编程相关专业。
后来脑哥也如愿以偿做了几年的IT狗(现在也是)。
朋友说,让脑哥写篇文章指导下大家填志愿,脑哥真心不知从何下手,那么就谈谈“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吧!
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想必很多人其实心里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较模糊的。
实验心理学家培特•约翰森(Petter Johanson)在Ted演讲中介绍了他的系列实验,约翰森表示,很可能,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动机。
约翰森指出,大部分时候,人们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是很模糊的。
于是,当被提问“你上大学是为了什么”的时候,才会真正引起人们对这个事情的思考。
那么请深思,“你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无论何种目的,当然,大学期间,你必须储备相应的知识、眼界、思维方式和工作技能。
方三文眼中大学的“大”字
雪球创始人及CEO 方三文 在自己的雪球专栏发了一篇关于他对高考填报志愿看法的文章。
脑哥表示非常赞同他的看法。
方三文说,大学的“大”字,可以理解为,大学最核心的作用,是帮你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
他给出了三个建议,也是填报志愿时考虑的优先顺序, 分别是城市、大学和专业。
关于城市,优先选择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和深圳;其次是武汉、西安、成都这种城市;再之后是一般省会城市。如果能申请香港、美国的大学也很好。
关于学校,优先选择综合性大学,这样的大学,平台大,提供的可能性和选择性也更大。
关于专业,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要太多在意是否是热门专业,毕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迸发的机会。
专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脑哥读大学的时候,专业里一共100余人,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同学不到20%,
这里并非是说专业不重要,而是想说一点,既然大学里选择专业不是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那么几年的时间,是否比别人的起步差了许多呢?
记得那时候,很多同学都说自己的专业是某某某亲戚推荐的,或者是父母帮忙选的,等等。
就以上面的比例,恐怕20%的人是赚了,其他人也许或多或少会有些损失吧。
建议还是有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提到兴趣,也许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更别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了。
那怎么办呢?
那么用方三文的说法,就可以选择考分高的专业,和聪明的人在一起,总不会有错。如果考不上热门专业,那么也可以选择通用专业,以便以后腾挪。
明确未来的发展所需
这一点对于很多刚刚高考过的同学也许非常困难,然而脑哥在这里提出来,是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关注社会发展方向,学习方式也应随之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