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事小记(四十)
一个人去食堂买吃的的路上,突然就想起我刚来大学的那会儿。
我家那边管学校这边的“剪粉”称之为“米粉”,打从我记事儿以来对那个事物的称呼一直是米粉,并且我习惯吃的也是它。并且,学校这边称之为“米粉”的,我们那边称之为“米线”。我格外讨厌米线,大概是因为它太圆了又小根小根的,每次筷子稍微用力一夹就断了,不用力又夹不起来的缘故。总之,我特别讨厌吃米线。
来学校这边后,每次去吃粉类食品我都会下意识习惯性地点“米粉”,然后上来的实物果然会是我们那边的“米线”。我向来是一个对事物没有多大欲望的人,因此,这种乌龙事件总会让我更加的大跌胃口!我有很多奇怪的点,其中之一就是每次我想说什么,我心里也清楚,但是在某个环境下我一定会失语性的说不出话来。故而每次点餐的时候,我总是很难说出自己想吃的东西的名字,最可怕的就是要把我叫了十多年的“米粉”说成“剪粉”。于是为了省去这个麻烦,我硬生生在大学这三年里,习惯了去吃米线,也就是学校这边称之为“米粉”的东西。奇怪吧,我能为了一个相同的名字,而迫使自己接受不喜欢的事物。
我特别喜欢吃烤肠。不过,我从来害怕吃一切肉类的烤肠,我唯一能接受的就是面粉类烤肠。好几次我室友给我带来夹杂一点肉类的烤肠——这边称之为“脆骨烤肠”的东西,我都是咬了一口还没来得及咀嚼便马上吐了出来。为了避免这种浪费,后来我几乎不会让别人给我带烤肠了。然后后来的某一天,我上床又给我带了一支脆骨烤肠,当时我太饿了,并且真的不想浪费食物,硬着头皮把整支烤肠吃完。从那以后,每次去店里买烤肠,脆骨烤肠都会成为我的首选。
所以说,习惯没有多可怕。最可怕的是环境,自然环境和本身的一些奇怪的条件。我们也许能坚持一个习惯很多年,但是环境也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将我们改头换面。自从学习了教育学以来,对于主观能动性决定个人发展的观点我一直深信不疑;但是在经历过自己本身变化的一些原因的归究过后,我开始质疑我的认为了。也许,我们应该相信的是,在真理面前,实践才是硬道理。没有绝对的判定理论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