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什么?
记忆是外界刺激通过改变脑内神经元的连接得以存储的信息。记忆这个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为什么有人的记忆力那么好,而有人的记忆力就比较差,记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样的呢,记忆这个神奇的过程究竟是如何进行的?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类在开始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对于这项技能的初期练习所形成的肌肉记忆称为“工作记忆”。而长期记忆是指当人类不断地重复某一项技能,并且把技能掌握的足够熟练,那么就是转化为长期记忆。
1.1工作记忆
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做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存储在在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它其实就像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广告,你不去注意它的存在,它的内容,但它天天重复的过程可以战胜忘记的自然消散过程,等到你选择困难时,它却蹦出来干扰你。
图片来自网络工作记忆是非常短时间的记忆形式,能够保存的信息也非常少。一般只能存放5-7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能很快的转化为长期记忆,它们就会像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即使再美也抓不住。
科学家经过一系列实验得出3条结论:
001前额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使工作记忆的脑结构,如果损伤了,即使是非常简单的信息你也记不住。
002信息在前额叶不但被储存,还有加工过程,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应对现实行为并做出反应。
003信息加工过程是通过前额叶里某些神经元延迟性的持续放电完成的。
1.2长期记忆
研究表明当你首次尝试将一段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时你需要多次练习以增加需要时能够提取相关信息的几率。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长期记忆就像一个储存仓库,不同的长期记忆储存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它分布在一个很大的区域中,它可以储存数以亿计的内容。由于信息太多,所以很多时候就会相互叠加,要快速提取所需的信息会有难度,除非你经常进行相应的练习,并且进行重复。
记忆是对当天接触知识的同时在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中快速形成的。由此,研究者们认为短期记忆是在海马区中形成与储存,之后打包转移到其它区域以供长期储存。
神经学家们明白了长期记忆的形成与大脑的海马区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过记忆真正储存的区域则是在大脑的其它部位,例如大脑皮层。
大家通常类比把工作记忆看作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把长期记忆看作硬盘空间。
半个多世纪以来,神经学家们一直以为长期记忆是由于多个短期记忆储存起来形成的。而最近一项对记忆形成的神经回路的研究则表明这一说法有可能是错的,因为两种类型的记忆(长期与短期)能够同时产生。
2012年,来自MIT的研究者们找到了一种标记神经元的方法,该神经元被认为参与了特殊记忆的形成。这一方法使得他们能够追踪调控记忆形成的神经回路。
更令人兴奋的是,研究者们发现通过光线刺激这些细胞,能够人为地“开启”或“关闭”该细胞的活性,从而认为调控其记忆的活性。如今,研究者们利用这一技术发现了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能够同时形成,仅仅在成熟之后才会维持在静息状态。
2. 影响人们记忆的因素
人们的情绪、图形,信息出现的次数,以及信息重要程度,都会对我们的记忆产生影响。
2.1使我们产生激动情绪(欢乐或者厌恶)的事物,我们记得更牢
研究发现,在长期记忆方面,人们对有情绪色彩的事物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之所以情绪能帮助我们进行记忆,是因为当我们试图记住与情绪相关的信息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关)会变得更加活跃,影响到记忆的储存与巩固阶段,人们因为情绪造成的注意力集中,能收集到更多信息进行记忆,也会反复地回忆起引发情绪的信息,从而加深了对这些细节的印象(Kensinger & Corkin, 2003; Kensinger & Corkin, 2004)。
2.2想象的能力越强,越是容易形成虚假记忆
如果一个人想象能力越强,这个人就更容易形成虚假记忆。擅长想象的人们,即使没有经历过一些事,他们仍旧可以通过想象,虚构出生动的细节。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人们提取这些虚构出的细节信息时,他们会忘了这些细节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Johnson et al., 1993)。
2.3虚假信息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容易让我们产生虚假记忆
谎言说得多了,确实可能让我们信以为真。还用广告打比方:即使是虚假广告,天天填充大脑,当我们看见曾经反复出现过的虚假信息时,我们会凭借自己的熟悉感,判断这个信息是真的,却不记得它来自一个不靠谱的信源。这和人类基因里携带的惰性思维有关系,不会主动追求知识的根源。
2.4身边人的虚假记忆可能会传染给我们
研究证明,虚假记忆可能会互相传染。当两个或以上的个体在一起工作、生活后,他们会彼此分享存储的记忆,这个现象被称为“交互记忆”(transactive memory)。
简单地说,我们会将一部分信息交给身边人去记忆。而当我们不记得一些细节时,我们往往习惯于向身边人(特别是亲近的家人和朋友)询问,并轻信他人的错误记忆,而不是花费时间和力气去查找一些更可靠的信源(比如去翻书或者看录像)(Robson, 2016)。
3.应用---如何提高记忆力,获取知识
为什么很多人即使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高效学习,而有的人却学习效率低下呢?如何运用记忆功能来进行正确并且高效的学习呢?
3.1概述
目前的实证研究是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忆时,工作记忆中有4个触手,从长期记忆中提取相应的组块进行处理,长期记忆是一个个组块,在工作记忆中处理完后放回,然后再处理新的。书中关于组块的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芭芭拉指出:工作记忆是短期的记忆,它只能容纳大概四个概念组块。
组块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现象成一个个小方块,这些小方快都是零散的,没练习的。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
她指出:想象一下把工作记忆系统看做一个抛接球的杂耍演员,四个记忆组块就是抛到空中的四个球,也就是抛到工作记忆中的四个组块。这时候演员要不断用力抛以提供能量让球保持在空中不掉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获得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个重复练习进而与已知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万维钢总结:所谓学习,就是把进入到大脑的短期工作记忆的内容强化吸收,写进长期记忆之中的过程。所谓创新,就是把长期记忆中的相关内容调出来,放在短期工作记忆里跟新信息形成配合的过程。
3.2那么我们如何把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呢?
3.2.1重复的刻意练习
一项最新的针对基于这一过程的神经回路的MIT研究首次揭示出,记忆是在海马体和大脑皮层中的长期储存区同时形成的。然而,在到达成熟状态之前,这一长期记忆会保持长达两周的“沉默”。
在这两周里,不断地练习,重复练习,不断的挑战认知能力,充分调动自己的工作记忆,已达到把“沉默”的工作记忆变成自己的长期记忆。
要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存到长期记忆可以应用间隔重复练习,即不断重复强化记忆。比如要掌握一种解题技巧,连着重复几天运用,之后休息一天,然后再多练习几天,延长整个练习过程,就能将工作记忆成功转存到长期记忆。
我们要通过不断练习和使用这些记忆保持活跃!反复实践,练习,使用。只要量变达到质变,大脑中的仓库牢牢锁定这件物品长期记忆一旦形成,提取时就容易。借用《卖油翁》里说的一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过度学习有其用处,比如在学习数学等自然学科要进行过度学习,但要警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过度练习,这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研究发现过度学习150%效果最佳。
3.2.2睡眠
研究者们已经发现小鼠睡眠的缺乏会影响其对之前完成的任务的记忆。但研究者们并不清楚这一现象背后海马区(负责长期记忆形成的大脑结构)是否有参与,以及其作用机制。
如今,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小鼠大脑海马区的某个特定的神经元结构对于睡眠影响的记忆的形成十分关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
睡眠是记忆力和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就好像你在睡觉的时候你的大脑会将你学习和思考过的想法和概念进行整理,它会清除掉一些记忆中不太重要的部分,同时增强你需要或想要记住的区域的记忆。
科学研究显示:绝对地清醒会让大脑产生大量有毒的物质,科学家发现当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大脑细胞会收缩,这样会增加脑内细胞之间的距离,这就像疏通了一条溪流 ,液体会在细胞空隙间流过冲走有毒的物质所以睡觉这件事有时候看起来像是浪费时间实际上是大脑保持清洁和健康的一种方式。
在睡梦中你的大脑也 将你所努力学习到的东西在神经中枢一遍遍排演以增强加深记忆力。 研究表明睡眠对人们找出困难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有显著影响。在上篇文中睡眠还是召唤发散模式的终极法宝。
想要好记忆,得有好睡眠。长期以来,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科学家也许找到了其中的奥秘:当人进入深度睡眠时,大脑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巩固和加强记忆。
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研究负责人、美国纽约大学华人学者甘文标(Wen-Biao Gan,音译)教授表示:“这项成果对小孩子学习特别重要。如果你不停地学习,甚至牺牲睡眠来学习,那是不行的,因为大脑神经元不会有新突触形成,你根本记不住。”总之,睡,是为了更好地学,不是浪费时间。
为研究睡眠对记忆的影响,甘文标及其研究团队培育了两种小鼠,让它们学习在旋转棒上站稳,其中一种小鼠学习一个小时后睡眠7小时,另一种小鼠学习同样的时间但不准睡眠。研究人员利用双光子成像技术观察小鼠大脑的运动皮层,发现有睡眠的小鼠会长出较多的新突触,学习能力较强,而睡眠被剥夺的小鼠则基本没有新突触生长,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里昂大学的心理学家Stephanie Mazza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练习期间的交替睡眠可以提升2倍效果,减少花费在重新学习上的时间,并保持更长期的记忆。过去的研究表明学习完之后睡觉有助于学习效果。但现在我们发现,在学习中间睡觉效果会更好。”
尽管有研究表明,重复的练习和睡眠都有助于提升记忆力,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重复和睡眠结合起来如何影响记忆。Mazza和同事猜测在学习期间睡觉可以使再学习(relearning)的过程更加高效,减少将信息保存在记中所需的努力。
3.2.3运动
这是最有效、最易操作的方法,运动有着众所周知的好处,它能使大脑负责学习,记忆和情绪的脑区形成新的神经元。
通过深呼吸以及感受周围环境来降低学习困难造成的困惑和苦恼、增大海马体,从而增强你的记忆力。坚持运动,让身体更好地控制记忆,进行记忆的自我调节和修复。
脑力锻炼和身体锻炼一样,对延缓衰老增强记忆能力非常重要。大脑和肌肉一样,不论年龄大小,只要锻炼就能提高。
发表于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荷兰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策略或可帮助我们增强对刚学到的新事物的记忆力,该研究表明,学习后进行体能锻炼可以改善机体记忆力及记忆痕迹,但前提是锻炼是在特定的时间窗口里进行的或者是在学习后并不立刻进行锻炼。
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但锻炼使一个方面的衰退由另一方面的功能增强得以补充,保持总体的实力。因此,锻炼脑力不是被动修补,而是主动地防止记忆力减退。
3.2.4提取练习
试着回想学习材料,即提取练习,效果比单纯阅读材料好得多。
心理学家杰弗里·卡皮克和他的同事表示,许多学生都曾在学习中体验过能7力错觉。
卡皮克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断重复阅读笔记或课本(撇开这种学习策略有限的优点不说),却很少有人在学习时进行自我测验或做提取练习。”当书本(或谷歌)摆在眼前时,大脑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材料也同样存入了大脑。
在学习中进行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和知识,不是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会让大脑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进行提取练习切忌时间太久,那样每次都得从头开始巩固概念。尤其对初次接触、颇有难度的知识和概念,最好是几小时内就温习——趁热打铁。
3.2.5穿插学习法
所谓穿插学习法,是指把解题策略不同的题目混在一起练习,解决混杂交错的各种问题,而非在同一个问题上过度学习。
我们学习一种新只是或者新的技巧的时候,为了学会这种新技巧,我们倾向于不断练习。要熟练掌握一门新知识,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解题技巧。
练习各种题目,运用不同技巧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大脑需要明白这个道理:仅知道怎样使用特定的解题技巧还不够,还得知道不同的学习技巧何时何地去使用才行。
3.2.6迁移:把知识运用到新背景中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比如,我们学习了一个数学公式,当在学习第二个类似的公式时要容易的多。这也是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学新的知识就越容易的原因。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可以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新领域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调用这些可以迁移的知识和技能。
3.2.7记忆宫殿法
这是世界公认的记忆非常强大的方法。不过这个操作起来麻烦一点,效果却非常强大。世界上很多记忆达人都认可这个方法。
当然芭芭拉还专门拿出一章的篇幅来写记忆技巧,可操作性很强,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在20~40岁时,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时期。咱们要好好利用这一时期,实现自我提升。
3.2.8垃圾食品影响记忆力
2004年来自研究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因子或许负向影响着机体的认知功能,从而研究者就阐明了机体痴呆症和智力障碍的高风险因子;实际上,垃圾食品,也就是富含糖类和脂肪的食物,其明显干扰着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大脑学习和记忆功能,由于肥胖是全球流行的,而且其和认知损伤直接相关,因此,理解高脂肪饮食对大脑海马体的长期影响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海马体是大脑中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关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