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沪语方言之--说说“三字经”(其一)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地区的各类方言闲话”,不单单是属于吴语语系里面的,而且它更是现代吴语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地方语言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还因为就在上海的方言闲话当中,是拥有它独有的特点与历史所形成的。
如果从狭义上面去说,上海方言闲话仅仅是指“上海市区闲话”,从广义上面去说上海方言闲话,它拢共可以拥有八种最为主要的方言闲话。第一种是:上海市区里面的方言闲话;第二种是:浦东地区的方言闲话;第三种是:青浦地区的方言闲话;第四种是:松江地区的方言闲话;第五种是:嘉定地区的方言闲话;第六种是:崇明地区的方言闲话;第七种是:金山地区的方言闲话;第八种是:吴江地区的方言闲话。除去上述八种方言闲话之外,还拥有特别少量的其他地区的方言闲话哦!譬如说:就会有山东方言闲话与粤语方言闲话。
就在上海方言俚语词汇当中,就拥有三个词语组成的俚语,还拥有三种形式哩,分别就是“ABC”型的、“AAB”型的和“ABB”型的。譬如说:“ABC”型的俚语就拥有“拎不清”“花样经”“眼扳数”……“AAB”型的俚语就拥有“墨墨黑”“压压较”“乓乓响”……“ABB”型的俚语就拥有“老嘎嘎”“硬棒棒”“定烊烊”……如果还要去举例子的话,还可以去寻找到许许多多的!
对于现如今的我来说吧,虽说自己也是很想去说一说,有关于三个词汇类型的沪语方言俚语,但是并不是很想去说一说上述类型的沪语方言俚语词汇哦,而是我只想去说一说和这个“三”字有关系的沪语方言俚语词汇,为什么要这样来操作呢?!就是因为要是我们能好好地去寻找的话,是拥有非常多的这一类词汇,最最起码也要拥有十几个哩,我就要想陆陆续续分几篇去说和“三”字有关的俚语词汇,首先就来说一说“唻三”“瘪三”和“赖三”这三组俚语词汇。
真的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哦,就在上海滩的方言俚语闲话当中,只要是和“三”字有关系的各种俚语词汇,基本上全都是带有贬义含义和倾向的,只有特别少数的俚语词汇是带有褒义含义和倾向的!
我找来找去,发觉只有一个俚语词汇就是带有褒义含义和倾向的,这个俚语词汇就是“唻三”,这个俚语词汇它的意思就是指“行”“很行”或者说是“在行的”。譬如说:就有两个人在一起嘎“嘎讪胡”谈“谈山海经”的时候,【备注:“嘎讪胡”和“谈山海经”都是属于沪语方言俚语词汇,这两组沪语方言俚语的含义都是指在聊天。】其中的一个人就会开口去对另外一个人说道,而且还是采用沪语方言来说的,曰:“侬晓得伐,居住勒拉五号门里向,三层楼亭子间上头个小张,伊个囡鱼小小年纪就是邪气唻三个,每趟仔期末考试结束分数出唻以后,排名眼扳数会得获得年级组第一名哦!”……
上面的一段沪语方言,到底又是在说什么呢?!意思是说居住在五号门三层楼的小张,尽管说自己家里的住房条件并不是很好的,不过,女儿在读书方面是很好的,每次考试总能拿年级组第一名。
我觉得光去列举一个例子,还是不够的,还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所以我还要再去列举一个例子,以便就能更好的说明情况。
还如果说,就有某一个人,还在某一个方面的能力就是最不好的、十分差劲的人,自己在综合能力方面,和其他人拿来做一个对比与比较的话,总归是属于十分差劲的,自然就会在“唻三”的前面去添加一个“覅”字,而后就被演变成为“覅唻三”。还譬如说:嘎讪胡继续下去,另外一个人也开口用沪语方言继续去说道:“就是迭能样子个呀,同样是居住勒五号门里向,勒拉底层楼东厢房个小李,伊个尼子就推扳得覅是一眼两眼哦,讲啥个伊个尼子搭小张个囡鱼是同一学堂、同一年级、覅同班级个同学,每趟仔等期末考试结束分数出唻以后,眼扳数侪是要去垫一个底,全年级排名个闲话,终归是要排到最后几名个,迭个小赤佬千年难般排名会得是倒数第五名!”……
上段文字当中的沪语方言是在说些什么呢?!就是说同样是居住在五号门底楼东厢房的小李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和同一楼层三层楼上小张的女儿,就是属于同一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小李的儿子在读书方面不是很行的,每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总是排名排在后面的,在偶然的时候,期末考试会考到倒数第五名。
就在不少的上海方言俚语闲话当中,是由外来的、从外文当中音译过来的。还在其中,“瘪三”这个词汇就是从英语组合单词“beg say”音译过来的,“beg”翻译成中文就是指“乞讨”的意思,“say”翻译成中文就是指“讲闲话”,反正这两组英语单词全都是属于“动词”,就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只要到上海这座城市以后,反而演变成为名词。它的意思就是在说:上海人欢喜称一些没有什么正当职业、以乞讨或偷窃为生活来源的城市里面的无业游民为“瘪三”。“瘪三”这个词汇,在通常情况下来说,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男性。
对于像这种类型的个人或人群来说吧,是极其有特点与特色的,这一类人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人的精神状态全都是属于精瘦类型的,不单单是这个样子哩,整个人看上去活脱脱就像一只只瘦瘦的瘦猴子。我还想说的就是,像这种类型的人,要是他的年龄是小的,就叫他为“小瘪三”,年龄或年纪是比较大的,就会叫他为“老瘪三”。
光光去说“瘪三”这个词汇,还光光在这个“瘪三”前面,去添加一个或“小”字或“老”字,则是不好去算数的,上海人还欢喜在“瘪三”这个词汇的后面去添加“模子”这个词汇,它就被演变成为“瘪三模子”,这个样子来操作的一个目的,为的就是“加强”并“强调”语气和含义,从而就可以去证明像这种类型的人,全都是属于不怎么好的一类个人或人群,每次在述说这个词汇的人,在他的眼睛里面,某一类人永生永世是属于讨饭叫花子,则是不会有其他的。
还有一些人却是这样来说的,说什么像“瘪三”这个俚语词汇是从另外一个英语组合单词“empty cent”翻译过来的,英语单词“empty”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指“空空如也”,英语单词“cent”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指“一分”,合起来就是指“不名一文”或“一钱不值”。在上海的方言俚语闲话当中,在其中有一个词汇就是被叫作“瘪滴生斯”,像这个俚语词汇的意思是说“穷光蛋”!
当国家还处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买卖任何一样商品和东西全都要去凭各类票证来供应的,因为还在那个时候,老百姓手里面的布票还不够去制作一件衬衫,聪明的上海人就去发明“假领子”。
就在那个时候的里面,凡是第一次到女朋友的家里面去拜见各位亲朋好友和长辈的话,我们上海人就会叫作“毛脚女婿”哦,他本人要是穿上一件假领子,也是属于倍有面子、出风头的一件事情。
我认为我在上段文字当中所说的,这个还是属于不好算点什么的。除去在他本人的身上会去穿上一件假领子以外,毛脚女婿第一次到女朋友的家里面去拜见各位亲朋好友和家中的长辈的话,为的就是能够给对方家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留下一个十分美好的印象,还必定会去配上“一套洋装和一条领带”的,上海人所谓的“洋装”指的就是“西装”,即便说男方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也是没有什么西装的,也会想方设法的向一些那些比较要好的、拥有西装和领带的亲朋好友们去暂时借过来穿一次的。还就算是到女朋友的家里面,既不管天气炎热的程度到底是怎样的,也不管在自己的额头上如何去冒汗大汗淋漓,也都是不可以把外套去脱掉的,为什么啊?!一旦去脱掉外套,或者因自己的不小心,露出里面的“假领子”,上海人通常都会说这样的一句沪语闲话:“迭个人赤膊戴领带,真是一个洋装瘪三嘛!”是很容易被大家看不起、议论纷纷、说三道四一番……
【备注:上段沪语闲话,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在说穷鬼。】
我继续还要去说清楚的一件事情,到底又会是什么呢?!这件事情就是--我在前面的文字当中,所提及的“洋装瘪三”这个词汇,它最主要的意思就是在说,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个人或人群,去看待某一个人的时候,是坚决不可以去看他的外表哦,更要去把他本人的内在、为人处世之道等综合因素放在一起去看一看的,还要综合性的去考虑、考量哩。虽然说上海人在每日的日常生活当中,有这么一种类型的个人或人群,自始至终是洋装笔挺的,不是会去佩戴上一条领带,就是会去佩戴一条领结,而且每天还要调换不同的或领带或领结来带的,还要是佩戴一条领带的话,就会打出不同的领带方面的“花样经”,在洋装的左上口袋里面会放一块折叠好的手绢,这种类型的人有可能就是伪装出来的、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瘪三。
【备注:沪语方言“花样经”就是指:不同的花招和样式。】
在近(当)代中国的不少文学作品里面,就有去使用过“瘪三”这个沪语方言词汇的。譬如说:当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说面子》一文中就写过一句有关于“瘪三”方面的话语哩,曰:“不是有一个笑话么?……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地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还譬如说:作家周而复先生撰写有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这部小说也只不过是他的四部曲小说之一,就在《上海的早晨》第一部第十二个回合当中,他专门去描述过“什么叫做瘪三”,曰:“ 上海解放以后,朱延年穷得像个小瘪三,到处伸手借点钱吃喝,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
像沪语方言“赖三”这个词汇,又可以书写为“垃三”,它最早就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的时候,才开始流行起来,而且这个词汇是专门针对女性来说并去使用的,最主要的是指:某些女生(性)在生活作风方面不够检点、不是一个正派人。既欢喜去搞一些不太正当的男女关系,还欢喜和不同的男人之间“轧姘头”,这个词汇也是对女生(性)一种侮辱性蔑称。【备注:沪语方言“轧姘头”,既是指在婚姻之外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同样可以指男性包二奶。】
让我再来列举一个例子,以便就能更好的说明这种情况。如果说,就有某一户家庭,女儿和她的母亲全都是欢喜这样来做的,也全都是这种类型的人,那么,也是不需要多去说一些什么的,女儿因为年纪小的缘故,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其他人叫做“小赖三”的,母亲年纪比较大,从而就会叫做“老赖三”哦!反正说起来,像这种类型的家庭,通通全都是属于“赖三”。只不过,当历史的时光走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个词汇就不怎么去说,几乎可以说是变得销声匿迹。
还有的就是,像“赖三”这个词汇除去指一些行为与作风不良的少女或女性以外,对于一些女性的流氓行为也叫作赖三。像这样的人生性就是属于放荡、活泼、开放的,样样坏事情都会去做的,而且还常常和那些流氓、小混混,混在一起的。这个还不算什么,上海人对于某些专门从事皮肉生意的各类女生(性)也同样会去叫赖三。
书面语言和口头言语,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有些书面语言和口头言语,不是被消亡掉,就是依旧还保持着,还有人会去看去写去读去研究。自从没人去说“赖三”这个词汇以后,凡是对于专门从事皮肉生意的各类女生(性),上海人分别用“跳弹”和“煤饼”来取而代之,“跳弹”的意思就是在说“女生(性)”胸前的两只蛋,“煤饼”的意思就是在说“比喻洞十分多”,然而在上海方言俚语话语当中,还有一个词汇叫做“敲煤饼”,这个词汇并不是说“去敲诈勒索女生(性)、去敲竹杠”,而是在“嫖妓”的时候专用的一种切口,上海人对于某些人事物情,并不是直接来表示,往往会是采用各式各样的切口来表示,只有深谙此道的个人或人群才会知道明白的。
上述的两种说法,还算是比较文雅的。只是针对某些专门从事“卖淫”为生活的女生(性)的一种隐晦说法。有一些人说起话语来就属于直来直去不管不顾的,对于某些专门从事“卖淫”为生活的女生(性),上海人会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一个卖肉的。我曾经听到过两个老上海人在嘎讪胡(聊天)的时候,其中一个中老年女性说:“侬晓得伐,街面楼浪向个女人绝对覅是好么事,伊对人家讲自家是有生活做个,是去买卖各类老酒、推销老酒个,啥人家做老酒生活需要天天夜出早归啊?!实际浪向据吾晓得伊就是一个卖肉个,早浪向回到屋里向去睏觉,到夜快头么再去上班,如果是正经人家,哪能会得让自家囡鱼去做迭种生活啊?!吾妈妈呸!就是勒拉骗骗野人头,覅晓得事体与内幕个人,绝对要上伊老当拨伊蒙骗勒肚皮里向个!近抢把更加是覅大对头咯,三日两头还要带覅同个男人回到屋里向!”……
当各式各样的方言口语一类的文字,发展到最后一刻的时候,就连像“赖三”“跳弹”和“煤饼”这三组俚语词汇,也几乎不太有人会去说的,最多也只不过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像祖辈年纪的人,还在偶尔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去蹦出这三组俚语词汇。口语一类文字变得越来越粗俗与庸俗化,要多粗俗庸俗就有多粗俗庸俗,怎么粗俗庸俗就怎么来,会有许多人干脆开口闭口就去说这个“鸡”字……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上海滩风景类图片、各类上海方言闲话文字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0年07月14日星期二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