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让教育简单有效
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晴
顺势而为,包含两方面意思:“顺势”和“为”,就像游泳一样,我们四肢、头、身体努力向前,我们的腹式呼吸,是“为”,顺着水流动的力量是“顺势”。
父母全身心的努力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但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方向和节奏。教育也要顺势而为。父母千万不能把孩子当成“泥巴”随心所欲的捏拨,从而破坏了孩子本身的成长方向和成长节奏。
就像有医德的医生治疗是以不伤害病人为前提的。好的教育也要以不破坏孩子的身心和成长节奏为前提。
教育是助孩子的成长一臂之力,是辅助的角色,要在孩子的成长有萌芽时,我们为其“浇水、施肥、捉虫……”,而不是叨叨:发的芽不好啊!位置不对啊!更有甚至将其拔掉扔了,找一棵父母认为好的给栽上。
好的教育符合道家的“无为而治”,即不随便“指手画脚”,不随便“干涉内政”,给孩子成长一定时间和空间。
新东方合伙人徐小平便做到了顺势而为。在儿子冒出当厨师的梦想之花时,徐小平心里大吃一惊,也忍不住想说这个梦想不太好。也没有违心的说:“梦想不错!”
而是,告诉他,这条路的远方、诗意和艰难,成立酒店、连锁、上市、出书,进而告诉他兴趣、诗意和财富可以融为一体的,这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这便是顺势而为的教育,顺着孩子的心意,由孩子“绽放”的一个点,父母给他一个纵深无限的立体,升华到教育的终极,如何达到幸福的人生。
并且没有以伤害孩子为前提。没有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将父母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从而阻碍孩子生命的绽放。
作为父母,我们只是孩子成长的陪同者,
《今天,我可以不上学吗?》这本书可以给我们深深的启示。
清晨,小主人公直接了当提出:“妈妈,今天我可以不上学么?”
“好像不可以吧。”余下便无多话,继续收拾整理。
“妈妈,今天我真的不想去上学。”孩子继续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嗯……那好吧。”
没有指责,没有评判,妈妈竟然接纳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接下来,妈妈以半旁观半参与的方式,陪伴并引导着孩子。
“不上学,你准备干嘛呢?”
“今天,我可以去做时装模特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去潜水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像公主一样慢慢的享用很多很多种早点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去吗?”
“可以。”
小姑娘向妈妈发问,妈妈全然接纳。
虽然小姑娘仿佛在不着边际的提着要求和想象,但她的各种想象都没有离开配合上学这条主线。
“收拾好了,可以一起走了。”此时小姑娘已经满脸带笑背着书包准备和妈妈出门了。
“我去上班了。”妈妈笑着说。
“我去上学了。”孩子回应着。
就这样母女二人一起,高高兴兴踏上了出发的路。
真的很神奇,在心情想法被看见和接纳后,孩子在穿衣、洗脸、吃饭时进行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幻想结束又快快乐乐地按时上学了。
这样,妈妈借此机会了解到孩子想做时装模特、想潜水、想悠然的吃早餐、想飞到高高的天空上的各种奇思妙想和愿望,多么美好。
书中的妈妈遇到了孩子不想上学的棘手问题,然而,她让娘俩在快乐轻松中将问题于无形中给解决掉了,没有苦口婆心,没有谆谆教导,没有大声呵斥,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
整个过程“顺着”孩子的想法,但不只是顺着,而且是“有为”——引导孩子说出她的想法,同时在做上学和上班的准备。让孩子的坏情绪和天马行空的梦想有了安放的地方即妈妈的怀抱。
我想起伏尔泰那句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理解接受孩子的想法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是天使,你给他一分尊重,他还你十分。
万物是相通的。
就像城管对流动摊贩的管理,简单的围追堵截是一种方法,引而治之即给流动摊贩固定时间、固定地方也是一种方法。
大禹治水的成功也在于疏而治之。
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权利,也需要尊重,不是家里的一件随意处置的物品。
完全按你的想法安排,等于用绳子束缚住孩子的大脑,不让他成长,久而久之,他的大脑和思维,就定在最初的样子,不会思考。
但父母不能替孩子思考一辈子,并且父母的想法肯定不会总是对的。
不处处束缚孩子,给孩子成长的时空,顺势而为,可以让教育“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