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艺术之家

看电影

2024-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柳叶青

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看电影对我来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因住地原因,大多去衡山路上的衡山电影院看电影。有时候也去肇嘉浜路上的徐汇剧场,但因场地因素,观影效果总不如衡山电影院。

      衡山电影院是沪上唯一的一家花园影院,环境是无可挑剔了。散场时,尤其是夏天,影院边门外是浓荫蔽日,长长的葡萄藤架罩在上空,暑意顿消。望着枝叶间累累下垂的葡萄串,颗粒均匀,不知惹得我吞下多少回口水了。

      衡山电影院在文革年代中曾改名为“工农兵电影院”,我上小学时见证过,和如今消失的南丹路上的徐汇游泳池一样,以前也称作“工农兵游泳池"。

      如今的电影院都是小格局了,大多几十个座位一间。那时候的衡山电影院座位排数有三十几排,每排约三十座,整个影院约千人座位,今天说给我们的儿女听,会觉得不可思议的。

      尤其惊奇的是加座。想必和我同龄的皆有此记忆吧。加座就是没有靠背的小翻凳,联在旁边座位上,有中加座和边加座。中加座是中间过道上的,边加座是边上过道上的。如果电影精彩,一票难求,加座位子也是深受欢迎的。

      我比较喜欢中加座,经常用有靠背的位子调换中加座(一般该位子稍微偏边上)。因为看战争片子,尤其是宽银幕,中加座视觉效果最佳,再加上人瘦,坐在中加座上屁股也不觉得不舒服。

      到了八十年代末,衡山电影院与时俱进,开设了咖啡室,录相厅,贵宾厅。咖啡室里的冰咖蛮好吃,大玻璃杯子满满一杯,上面还浮着一个冰激淋圆球。夏天看电影时,提前一二小时,在咖啡室里吹吹空调,喝上一杯,也蛮惬意的。

      记得小学看电影,大热天,为降温,衡山电影院的两旁过道上,各放置三大块冰,每块冰有浴缸那么大,寒气逼人,故印象蛮深的。

      看电影时经常会在中间停顿,播出“跑片未到,敬请原谅”的幻灯片来。那时候的电影院,专门有跑片员骑摩托车送盘片,不像今天的数字电影,一个硬盘全解决了。

      一部电影盘片约数家影院共用,时间错开,跑片员骑车穿梭其间,供人们观赏电影,功不可没。如果碰上突发事件,断片也在所难免了。一般遇上这种事,人们会惊叹几下,也就平复了。去洗手间的,到走廊吸烟的,站起来走动一下的,各忙各的。大都五六分种后,灯光暗了,人们知道跑片到了,也就纷纷鱼贯而入,安心观片了。

      后来影院推出了通宵场,连映四部电影。上半夜两部,下半夜两部。我曾经和要好同事一同观摩过。也是夏天,那时家里没空调,周末用热水瓶零拷一瓶散装啤酒,再买上一袋鸡爪子,带上两个搪瓷茶杯,去衡山电影院看通宵场了。

      上半夜舒服,冰啤喝喝,鸡爪啃啃,电影看看,赛过活神仙。到了下半夜,尤其是二点左右,啤酒也喝光了,鸡爪也啃完了,眼皮觉得有点沉重,脸上也泛着油腻,也有点酒意了,此刻特难受。

      一般下半夜的电影都是惊险动作战争等类,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我们也就强打精神,看完了电影。

      前段时间老同事聚会,遇见了他,席间聊起了此事,不觉莞尔一笑,忽又神伤于岁月易逝,浮生如梦矣。

      正所谓:

      故人每忆心先见,

      一夜雨声五更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