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乡愁 老五街新兴书店
吃住都在店里的老张夫妇 摄于3.21
2019年3月21日,春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意味着一个新生和充满新气息的希望之日,但对老张来说,却是烦恼开启的倒计时,还有十天到这个月底,他的房租也将到期,五街所在的新兴路全面棚改拆迁早已开始,街面上大部分铺面早已停业关门,而他还没有找到新的铺面。
老张夫妇是河南南阳洪桐县人,二十年前来到玉溪,是新世纪的玉溪人,由于喜爱这里的气候环境,住下后就没想过回去的事了,“老家夏天热死冬天冷死,在不住……”操着一口河南乡音的老张很少说字正腔圆的标普,但幸好基本交流不成问题,他解释目前一楼是店面,二楼是卧室,平时自己跟老板吃住都在这里,原本两个铺面是跟卖衣服的一个人合租的,后来那个人也搬走了,他也就干脆把两个铺面合二为一。
对于为什么从事二手书这个行当,老张说自己三十多岁原本开过面粉厂,也做过其他生意,老了以后干不动重活儿,在青海生活的亲戚带动下才慢慢接触了回收旧书这个行当。后来辗转到了玉溪,2003年开始就在老五街盘了几个店面也开始卖旧书,算是家族生意,生意最好的最初几年原本在路对面有三个店面,雇了四五个人,除了店面还会在人员密集街面流动摆摊,一天能有上百利润。
老张的新兴书店以街为名的历史并不长,大概从2012年办文化经营许可证和书刊经营许可证开始,之前的几个铺面也并没有特地挂店招,常逛街的人都知道五街的几个旧书店,却不一定知道都是老张的产业,由于老张文化水平不高,证照上都是他儿子的名字去注册登记,文件袋里还备有许多儿子的身份证复印件,他说拆迁各种文件手续可能用得着,于是让儿子多印了些留着备用。自从2010年左右南北大街拆除街心花园,道路车辆化以后,伴随着阅读介质电子化和网络化,旧书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亲戚们就转移回老家或者其他地方,儿子也在外省打工,自己和老伴就把原来的店面规整到现在街西侧的四十平店面,光吊顶装修花了八千多块,加上前后搬家打扫收拾清理前前后后花了一万多,经营至今又有三四年。
最近一次和房东签的合同原本是2016至今,两年两万五,合一万两千五一年,介于老五街棚改几年前启动以后,今年房东也就没有再和他续签,现在老张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搬去哪里,但找来找去再也找不到比这老房子更便宜的房租——老张一边展示他过往的合同票据工商证照一边说,下午还得去区出版局年审执照。
3月20日晚,笔者随意逛街来到了新兴路,想到这一片快要拆了于是顺脚拐进了旧书店,老房子特有的土木气息混合着老张老伴儿做饭的香味,加上满屋子书里夹杂的灰尘味儿,形成了一股勾起儿时回忆的情愫。店里另一位中年淘书者是从外地回老家的,也是听闻整条街要拆后来逛,八点时分突然下起一阵雨,借着避雨的时间谈起现在书刊买卖的难处,老张感叹“房租太贵了,实在不行可能也就不干了。”
隔天中午,笔者想着来给老张两人和店面拍张照留个念,说话期间,两个学生样貌的年轻人走进店里问了武侠名著各类书在哪后自顾翻找起来,老张店里旧物丰富的很,除了一般书刊外,光盘影碟,线装书,字画,小人书,连环画,老旧收录机,相机,画册,地方志,老报纸杂志……应有尽有,堪称一个老物博物馆,老张神秘地说这里有十几吨书你信不信,还给笔者展示怎么用一搾计算,闲聊中还知道就连店里的铁书架都是他自己找旧料角铁一个一个自己亲手做的。
为了跟上移动支付的步伐和方便收钱,老张也用起了微信,虽然但并不熟练,就连加好友也要递给对方让加的人帮他确认添加。他的第一条微信是2018年的一个转发,除此之外2019年的朋友圈全是跟棚改拆迁有关的信息。
网络上,因为棚改拆迁问题,不少人也开始讨论起老书店的事,老张这个新玉溪人经营了十多年的新兴书店也早已成为了一代人甚至一批人的城市时光记忆,离最终动工拆迁的日子虽然看似还有个缓冲期,但其实基本已经确定这个书店的生命基本完结了,除非奇迹出现,否则老五街书店只能是留在记忆里的城市底层人心中永远的乡愁了。
随着最近一批老旧城中村的棚改,城中村的消灭改造自然成为了庙堂执政者的功绩,却也是新问题产生的开始,像老张这样的外来户,底层生活水平的玉溪人,还要面临新生的生活压力和文化冲突,未来何去何从,远不仅止是老张们,也是很多玉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