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是一项很有趣的事情
今天参观了一下江诗丹顿在张园设的展厅,总的来说观感不错。
与张园的别墅建筑风格融合得很好,且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是邀请大家进行表的工艺制作流程,各系列作品展示的诚意之作。
这是江诗丹顿精心策划的一个展览,分成灵感空间,高级制表,优游空间,艺术空间四个板块进行展示。
展览呈现方式和板块的设置都是为了主题和期望打造的和传达的有关,没有对错,没有最好️,只有服务于主题的呈现方式。留给人们的是不同的观感体验和艺术享受。
想到罗振宇针对做产品的五个原则,曾做过一次总结,分别是选择片段、塑造感受、设计流程、确立边界和赋予意义,这也是策展的思维方式。
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文如下:
第一个词:片段选择
在世界的噪声洪流中,选择出一小部分,给特定的人看。
策展人看世界的方式,不是农夫式的,守着一颗种子变大,变成一片田野。策展人看世界的方式,是探险家式的,在月球上只切出一块岩石,带回来给地球人看。
所以,“策展”是为世界制造景观。
这是策展人,也是产品人的第一个任务,选择。
你要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展示。
第二个词:塑造感受
什么是“展”?就是展开,把抽象概念展开成感性材料。
进入展览情境的人,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深层理解力,只需要调动感受力和服从力,就可以完成和这个场景的连接。
所以,感受必须是多维的。即使看巨幕电影,一个草原,也缺微风和草原的味道。
我们得到今年上了一门课,曹星原老师的《中国美术史》。在那一代人当中,她的学术地位很高。但是我们请她一定要做这门课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她看过大量的美术作品的原件,宋代的画能看到的她全看到过,她有具体的感知。
第三个词:制造流程
一个展,对于观众来说,必须是可以“经历”的。所以,它必须是在时间上延展开来的。
即使很短,即使是在线上,也应当是完整的“经历”——
从得知,到参与感被唤醒,到一站站的感知过程,再到终结和惜别,再到对下一次的期待。
第四个词:确立边界
一个展,不能是一个永久景观,而是一个临时性景观。
它像“沙画”一样,随时创造,随时抹掉。因为稀缺,所以珍贵。因为反复同频再现,所以期待。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世博会”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是临时的,都要拆除。
策展,必须是一个魔术。创造了,然后又不见了。让世界期待下一次创造。世界上没有一场展览是不结束的,不结束的展览就没有灵魂。
最后,第五个词:赋予意义
更准确地说,是为用户建造一个有意义的“情境”。
所以,这个意义不是虚空的,而是部分用户可以认同,可以参与的。
所以,这个“意义”本质上是行动号召。
一个好的展览是将大家邀请进去,并且不用你调动很强的思维力量去思考,而是能够流畅地去感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便是一个好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