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之间
“为什么你不能好好听我说话呢?”
“那为什么每次我说什么想法你都是一副否定的态度呢?人活一辈子难道就是为了那点优越感吗?”我内心刻薄又愤愤地想。
当我意识到我跟我爸之间的内心戏变成了这两句的无限循环,我们都越来越少说话。
也曾问过我的朋友们,你们跟你们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
“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都一副“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样子就是了。”
“你听着就好。”
有时候也会观察,自己的父母跟他们的父母如何相处的,好像看到的答案也大同小异。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恋人的原因吧。然而,也是同样一群人,聊天时时常会忍不住抱怨:“为什么我男朋友连个饭都不肯做。”“为什么我只是消失了一个上午,她就可以发这么大的火。” “为什么我为他付出了这么多,他还要问我有没有把他当朋友。”
这样的话听多了难免失望,感情好像总是让我们看到自身最残缺的部分,渴望更多来自外部的温暖去填补残缺,然而世界上真的没有这么合适的人,不然如果上帝造人是在玩一场凹凸相间的拼图游戏,又哪来十字军东征,三十年战争这些惨剧?
然而无法被感情填满的部分,却可以被生活充盈。比如,早晨起来煮面的时候,看到一锅的水因为热量不均只有中间的部分喷涌成一座小山,觉得神奇又有趣。再比如看上一条很美的裙子,然而口袋拮据,不停地盘算怎么才能把它拿下,感觉好像在追一个不可能的姑娘。又比如跟朋友一起逛书店,找不到她了很着急,一转身发现她在身后看书。可以每天被很多这样的小事触动,对快乐的触觉日渐敏锐。
这样慢慢地,再回过头看的时候,也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其实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朋友甚至是对恋人,如果需要的是感情而不是那个人,大概就会不停地陷入需要,失望,再需要,再失望的循环。这样的过程也许的确可以把彼此磨合成拼图上完全吻合的两块,然而却会完全失去当初的本心。相反,如果需要的是这个人而不是感情,那不论他或她做什么,都会带着”我又了解了你一点,原来你是这样的呀。”这种惊喜的心情,就好像发现生活中所有美好的触觉那样。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成了彼此发现的过程,磨合反倒成了最不必要的浪费。
“每个人都活在永恒的孤独里,只是许多人并不自知。” 高中的时候读到过这句话,曾经还很矫情地心痛过。现在回想起来,心痛的感觉没了,也许是开始逐渐认同了我的一个老师的解释:“孤独与自由只在一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