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遐想

2017-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咔咔西2021

什么是思维

思维方式是一种模式,思维的运转基于人类大脑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同时受限于这些结构。就像计算机算力和算法受限于计算机的硬件基础一样。据说2045年人工智能将迎来“奇点”,那么人类的思维方式会不会被碾压,抑或我们能够利用外力实现自身的突破?

我理解,思维可以分为脑内思维和脑外思维,脑内思维是受限于自身结构,就像猴子很难理解人类一样。

我能看到你的世界,而你却看不到我的世界

脑外思维是跨越认知以外的客观事物的抽象,其思考质量受限于认知模式和视野范围。超越肉体的思考一直是先贤的追求,但这命题本身可能就是无解的。

脑内思维

人类的认知模式是“节点— 联系”pattern,我们习惯套用旧有认知,去理解新的事物。思维是框架的,其转动内核是思考,可以以高度和层次来划分,可以将脑内思维切割为几个层次:

●横向思考:在同一个维度内的相关性思考(一维思考)

●纵向思考:跨越层次的相关性思考(二维思考)

▶︎ 点思考 :思考事物本身(一维思考)

▶︎ 线思考:几个事物之间的链接思考(一维思考)

▶︎ 面思考:高密度的思考模式(二维思考)

▶︎ 立体思考:跨维度的高密度思考(三维思考)

▶︎ 跨多维度思考:各维度间的贯穿思考(多维思考)

对维度的划分同样是思考的产物,不能说毫无用处,起码,分类本身是人类认知事物,包括思维模式的重要方法。

脑外思维 维度外思考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推荐电影《源代码》)

思维被禁锢在大脑内,能够意识到未知和未知的表现形式的存在,甚至意识到未知本身都是受限的不准确的思考机制。不过这最起码给了我们一个挑战未知的接口,来理解和建立新的认知方式,可能只是量级的改变。如果能够利用物理升级,加之思维内部的接口,结合这二者可能是最佳性能的匹配了。

目前看,你无法超越肉体和宇宙而存在。思考整体是一个三观建立的过程,同时并没有改变认知模式的框架,跳出框架本身。

如何进行思考

认知冰山

认知就是穿透思维框架,直达底层,然后重构每一层系统,这种重构是持续的,是破坏性的。就像一座冰山,在上面看到的永远是小部分,越是底层越是庞大和未知。

我们要做的是:探索认知模式,升级认知,拓宽认知边界,不断探索思维的新大陆,其目的是为了左右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本身及其过程又会影响思考广度和思维运行方式。越高维度的思考,越低层,越隐性,越稳定,而我们的思考就是要打破这种稳定性和隐秘性,让重构的频率增加。思考模式会左右现实行为的效用:内部行为 + 外部作用 = 现实效用。

TIPS:送你一双钛合金激光扫描眼和量子计算机的大脑

虽然我们无法真的拥有那两样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意想(yin)

当你看人,看物,看事的时候,你要做的是,打开自己的钛合金激光扫描眼,扫描什么呢,扫描的是事物的本质,什么是本质?下面这张图就是本质【概念+联系】

灰机 sketch

这就是你应该看到的,你知道任何事物的构架,但你不必知道的那么细,关键是你要有那样的思维模式。然后用你的量子计算机的大脑建立原理(联系)模型。

其实存储于你脑中的不过就是那架飞机:“这个东西是什么”,原理:“工作原理(内部联系),空气动力(外部联系)”,这个联系还可能涉及了激活方式。

总结下来:概念是事物本身,联系分内在联系,外在联系。扫描事物的本质,然后建立模型,观察行为方式。这时,事物的内部机制受外部因素作用,会产生无数的“新的知识”。

在物质世界,用X-ray的方式穿透事物本质,用物理和化学,甚至数学方式理解世界,这个世界是人类内心和外在规律的集合。用思考和感知,用逻辑去穿透现象。用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的角度去校验,最后用社会学的角度去审视人类的行为。

更切合实际的思考

信息在被送达之前不确定性仍存在,规律在信息产生后被知晓

没有不确定性就意味着可以完全预测,降低不确定,可以提高可得性、预测性。或者说思维的密度越大,信息越多,确定性越高。但生活中有大量触及不到的未知,不确定将永远存在,就像物质不可无限压缩一样。

思维在不同的情境中,收集到信息不同,思维的密度和广度也不同。我们生活这个维度,要采取求生存的最佳策略。任何美好的存在同样基于生存,最好的应用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穿透人性的模型理论。

依托于底层逻辑,制定符合当下背景的行动指南,好比你拥有核武器,但你并不真的用它来打仗。同时,他也会给你带来困扰,当你拥有控制世界的力量,你会按耐不住掌控的欲望。其实一切也都是数学问题,通过量化计算,我们能够找到最优的位置。

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很多成功是被符合逻辑的。成功的逻辑,不能必然导致成功的行为结果,未形成的逻辑,同样可以导致成功的结果,很大程度是概率上的结果。追求世界的普世规律,并不一定是成功的归因,但却是逻辑上的起点。

采取知行合一的策略必须在同一个思考行为背景下,套用旧有的思维模式,并不一定带来创新,但一定是当时最有效的。套用不同的思考层级,去左右行为的方式,在当下有一个很热的词“降维打击”,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升维学习”。

无论是庄子的虚舟哲学,还是管子的实用主义,同样有他们的用武之地,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未知的世界,能够有更多的工具和知识,必然能够增加我们的思维密度,将思维的网编织的更细。

遥望未知

今天的文章是一篇遐想(hu,bian),之所以会有这篇文章,也是对终极问题的拷问,最终我能想到的是,超越这个问题本身,忽略思考者自身。采用框架化思维,系统思维,将万物想象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他并不一定是那样的,但这不影响我把他想成我想要的样子。在头脑中构建一个世界,一个宇宙。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多维度的网,万物都是网的节点,网线就是联系。节点在真实世界的数量远胜于在思维内的数量,所以我们会有未知,这也就是思维密度的由来。不同层级,维度内,维度外的思维密度必然是越来越小的。

如何进行思考,不同的层级采用不同的穿透量,将思考的应用领域拓宽,穿透性思考是用来看透事物本质的,你也可以尝试拿他来参悟人性。(慎用提示)

切合实际的思考,采用匹配的行为方式,不要错位,易经中有“不当位”,这是困惑迷茫产生的源泉。在正确的位置干着正确的事,路才能越走越好。

思考同样可以解决问题,世界上的问题分两种:是问题 ,不是问题 ,而那在于你处的位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