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式成长》:坦然面对抗拒
2024-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乐乐成长书架
如果孩子觉得我们心不在焉,他们会采取一切措施迫使我们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眼前,哪怕是发脾气,出现攻击行为,反抗父母。
唯一的办法就是体会自己的痛苦来源,这需要我们面对自己的感受,即使你本能地拒绝接受。
当希尔雅开始诉说自己的感受,她“感到气恼,感到没有自由,仿佛被关了禁闭,几乎要窒息”。而这种被关禁闭的感觉,让她回忆起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最想做的就是跳舞和尽情发挥想象力,但家里不允许她这么做,对她的家庭来说,舞蹈课纯属天方夜谭,而她是明显倾向于右脑型的孩子,有着强大的创造力,极富想象力,不想去做无聊的功课,但家庭作业占据了太多的时间,她没有感到自由。
这个感受让她发现了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悲伤,抚养她长大成人的父母一直想要改变她的天性。
这是一处伤口——渴望自由,表达自身独特的气质和兴趣,在如今她面对自己孩子感到沮丧时,会再次刺痛这个伤口,因为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爱好,日复一日照料孩子。
承认并接受自己内心的想法,体会随之而来身体的感觉——沉重、蜷缩、颤抖,但不要在心里反复描述或思考这些感受,默默的体会这种感受痛苦的情绪会开始弱化。
身体的感受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感受的记忆也不完全是不好的,它可以让我们重新对待他,也是重新对待自己。我们能够很平静地对待它时,它就弱化了。
当这些感受弱化了,希尔雅也开始变得柔和起来,整个人都更放松了,对待孩子也更有耐心了,更能享受生活当中的每一瞬间了。不逃避这种抗拒的心理,反而可以让我们从中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