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重阳论“孝”

2019-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摇曳生辉

重阳节,也叫老人节,体现中国人“敬老孝亲”的节日。这一天,我不禁思索,什么是孝呢?

1.孝是爱的表达,是父母的感受

重阳节这天,我招呼父母和公婆在一起吃了顿饭,以“吃饭”这个仪式让这四个老人度过了属于他们的特有节日。

来的的这个饭店是好久之前就想好的,老公一直强调这个饭店的菜,从营养和口感角度适合老人,让他们没有来过的也尝尝这种新鲜的吃法,这个想法当然也没错。只是我觉得,这样就是“孝”吗?吃一顿“好”就是他们的“需要”吗?我觉得在哪儿吃、吃什么都不重要,他们接收到这份“情”最重要。

席间,大家说说笑笑,也其乐融融。婆婆笑说,昨天才刚去饭店吃过,今天又来吃了!妈妈说,我们胃口不好,也吃不多少,主要就是来和亲家聚聚。我能感觉到大家为了配合我完成这一“尽孝”的行为,都很尽力了,最终是为了满足我“尽孝”的愿望。

去饭店吃饭、买礼物,这些常用的尽孝方式,我觉得只是在表面,这些花钱买来的“孝心”,带来的温暖和欢愉都是短暂和浅层面的。

什么是深层面的孝呢?孝其实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爱,若无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孝。有一句话说“看见就是爱”,能看见他们的付出,看见他们的不容易,就是爱,能将这种爱表达给他们,就是孝。有时,仅仅一句“爸妈,辛苦了”,就能暖透他们心底。很多时候,一句温暖动听的话,比花钱买什么东西带来的感受更强烈。还是那句话,子女来尽孝,父母感受到的才算。

孔子说,孝是“色难”、“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色难”,很多时候,我在父母面前,表现的急躁、不耐烦,好好说句话都很难。

而这方面,孩子是我的老师,孩子常常会真诚真挚的用语言来表达“爱”,在家里,孩子经常会对我父母说:“姥姥做饭真好吃”、“我好想你们”、“我爱你们”“姥爷走路要小心哦”……,孩子更不吝于自己的微笑、拥抱,真是360度全方位的表达着爱,而作为大人的我,心里却有那么多障碍,无法表达出口,很多时候,孩子能教给我的更多。我应该学习孩子,扔掉那一个个所谓成年人包袱和障碍,最终回归孩子般简单纯净的心灵,这也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2.孝是对父母的接纳,是顺其自然

父母老了,我们觉得他们这也不懂,那也不会,常常给他们做出这样那样的指点和建议.这样做却只会压制他们的能量,让他们更加变“老”、变“弱”。

中国人常在“孝”字后面,加一个“顺”字——孝顺,我觉的这个“顺”字,不只是顺从,更多的应该是接纳、顺其自然,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上帝给我们选择的父母,这是个不可更改的设置,我们不可以去改变他们,只有接纳,顺其自然是个巨大的智慧,是不对他们的生活过多的担心,过多的干涉,支持他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相信他们处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先有父母才有我们,父母在上我们在下,这个位置不能错,爱和水一样,始终是自上而下流动的,我们需要给父母的,只是“感谢”。

如何才能做到接纳和顺其自然?我们要放下潜意识里的“恨”,父母才能放下潜意识里的“愧疚”,这样我们都才能轻松的生活,轻松的互相面对,“爱”的顺其自然。

前段时间,带孩子周末回婆婆家吃饭时,公公常常对孩子的吃饭表现出了极度的焦虑,孩子吃饭他从来没有满意过,总是一脸不快的重复诉说孩子吃的太少了,以我对公公的了解,他对我的两个孩子已经很克制了,以前因为老大孙女的吃饭不知发过多少次脾气。因为这样的事,我有时也很生气,吃饭本是件享受的事,怎么一到他面前成了负担!我是孩子的亲妈,难道我不想让孩子多吃吗!他越这样说,不是越对孩子的吃饭造成负面影响嘛!学了心理学后,我用精神分析他这一行为,他们幼年“食物缺乏”这一感受根深蒂固,很难撼动。而且时刻关注孩子吃饭这一行为颇有强迫症的意味,他已无法自己,导致焦虑情绪。

最近,我也常反思自己,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会生气,因为公公说了我的孩子,孩子就是我的一部分,因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有一句话这样说“伤害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若我不再觉得这件事情有伤害,那么这“伤害”便不再存在了。

那天,重阳节席间,公公又数次说孩子不吃饭,我不再因此而气恼了,就像那句歌词“let go、let go”,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毕竟能影响孩子的主要是我啊,他已年老,都随他吧,焦虑也罢,强迫也好,想怎样便怎样,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代,这种认知和心理上的差异无法消除,尊重差异才会换来理解,我只需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全力以赴便好。

3.孝是做好自己,让父母无忧

身为子女的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经营好婚姻家庭,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父母真正无忧,这是“孝”的重要前提。

因为,我们都希望父母能过得好,过的开心健康富足,而父母何尝不是希望我们能幸福呢。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学业、成长,关注父母的健康,却容易忽视自己的成长,我们的认知里总是觉得“孩子好、父母好,我才能好”,而事实却是“我好,孩子才能好、父母才能好”。

试想,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一塌糊涂,萎靡不振,事业衰败、家庭不睦,如何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如何让父母安心?!此时谈“孝”,仅是一句空话。

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父母才能没有担心、没有负担的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昨天看到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说的一句话,很喜欢,作为结尾吧:

互相过好自己的人生,就是亲子关系中真正的爱的表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