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孔子如来》

2024-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感恩遇见0331

乍看题目以为是要讲孔子和如来两位圣贤,听了才知道是“去孔子珊珊而来”的意思。

印象最深的几个点:

1.经过了上一个世纪的两场运动,一次是上一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一个打倒孔家店;然后到上一个世纪的70年代,我们有一个声势浩大的全民都发动起来的一个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经过这几次运动之后,我们中国人对孔子的印象和历史上的孔子形象形成了非常大的一个反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即便是圣贤也会跌宕起伏。人生遇到一些坎坷的时候,或许不必太纠结,时间会抚平一切。

2.《论语》里面记载的有关孔子的问答,偏偏没有技术性、知识性这一类的问题。在《樊迟问稼》中,樊迟问孔子如何种庄稼。孔子对他的回答是委婉地拒绝,“吾不如老农”。樊迟接着又问,老师能不能教我怎么样去种白菜?孔子也是给他一个拒绝,我不如老圃。但是等到樊迟走了以后,孔子在后面埋怨他,甚至是严厉地批评了他一句话:“小人哉。”在孔子看来,一个非常关注知识和技术问题的人,可能是小人的一种兴趣。接着,他说出了三个关键词:“礼、义、信”,这一点实际上就能看出,孔子更关心的是价值问题。

回到我们的教育,现如今,我们普遍关注的是教学质量,更直白一点讲就是要教学成绩。一个孩子,只要他成绩好,就可以掩盖他其余的种种不足,显然这样子是不对的。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同样重要,一个人可以不成才,却一定得成人。

3.在《论语》上有一个小小的对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是指一个人做了好人,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应该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社会应该给一个好人更好的报答,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来做好人,这叫以德报德。他是用这种方式来促进社会整体不断地趋向于文明和道德,让更多的人不断地去选择做一个道德和文明的人,这就是道德的功能。

“以直报怨”,什么叫直呢?直就是正当的,公平的。这个人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们就给他多大的惩罚。我们既不刻意地去加重他的惩罚,报复他,也没有必要去维护他。一个人如果做了坏事,他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就叫什么?这就叫公正。所以以德报德体现出来是我们对好人的鼓励,以直报怨体现的是我们对于坏人的公正。

4.《论语》是我们的原点。就是说《论语》总共只有500多则,只有16000来个字,但是它几乎包含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在200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在生活中,不管你碰到一个什么样的命题,无论是世界观的命题、伦理学的命题、哲学的命题、法律学的命题,你几乎都可以在这16000多个字里面找到相应的那些段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