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里,学习是件很奢侈的事?
生命因为有限所以宝贵;因为有限,所以才要不懈努力。
—服部平次
宿舍里,三五成群嘻嘻哈哈,有的人躺在床上刷着视频煲着剧,有的人在床下拢成一窝儿,嗑着瓜子儿,吃着八卦的瓜,你一句,我一句,其乐融融,彷佛大家都是一样的人。
但你若是打开桌前的台灯并摊开书本,抑或背上书包朝着寝室外走去,床下嬉闹的人会猛然停下动作,然后紧张地看着你:"你要去干嘛?"
这时你的回答只要是不牵扯上学习,他们便会暗搓搓地在心中长舒一口气,然后继续各干各的事。
但是,如果你的字里行间里表现出你有学习的意思,那么,他们便会像点燃了星星之火般,闪透你!
"什么?你又要学习!?"学什么学?大家都没学呢!""别学啊,求你了!"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里学习的人往往会被冠以"另类"的标签,被用"另类"的话语对待,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学,学习渐渐变成了一件躲躲藏藏的事。
但同样的是,我也看见了当代大学生对学习普遍的焦虑与不安。
当然,这样的情况分学校,但我想无论学校好坏,这样的现象并不罕见。
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大学里,提起学习,大家会如此焦虑不安?
我发现,让我们焦虑的不是大学,而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自身。
"我以为我们都一样"
高中时期,每个人都清楚,成绩的高低会影响你学校的不同,所以当大家聚在一所大学时,我们会想:"我们程度差不多"。
但是如果你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内缓步徐行,毫无压力,久而久之,这种观念便形成了我们的潜意识。
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天性,当别人选择冲出突围时,我们首当反应的便是护全,潜意识里我们的认知是我们都一样,那么当出现了会让我们不一样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便会紧张,便会不安。
大学老师往往都会在开学第一课的时候告诉你:高考是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大学是人生的第二道分水岭。
我只想说,你不相信,你必受其害。
"我们过度的自弃"
在高中,努力不一定就会有收获,而在大学,你不努力可能就会有收获。
考前突击一两星期就可能水过你一个学期甚至连书都没翻过的专业课,这种进输的学习模式会使大部分人产生侥幸心理,抱着"我考前再学我就能过"的心态,所以大部分人就从一开始就没有入门。
因此,当学习现象在他们身边出现的时候,他们的侥幸心理会被缩小,他们的焦虑不安会被放大。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想要克服这些,努力不就行喽?
但是人人也都知道,比起努力,焦虑不安更简单啊。
努力做得好,是有用功,做不好,也是人生的经历与尝试。
所以,我们一起努力吧。
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生来就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的通性,没有人希望自己碌碌无为、平庸无才,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抛头颅、洒热血的高中生活不过昨日,这份热枕只会冲淡而不会磨灭。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他们多次想着"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却被圈子里,别人随口而出的"别学啊,大家都没学""拜托别让我焦虑啊,我什么都不会"而影响,继而嗤笑一声,折回了迈向图书馆的步子,改坐在桌前疯狂地加入吃鸡队伍。
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你自己更重要。
社交圈子、人情冷暖都会随着毕业而逐渐冷却,在适合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才是大学的必修课。
发掘自己的特长
似乎每个提升自己的技巧里都有发掘自己的特长这一项,但是大多人见了都会想"我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你让我发掘个锤子",最终,这条逐渐被人选择性忽视。
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都是凡人,没人生来就天赋异禀,而那些最终被我们称为"天赋异禀"的人,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进而培养而来,故而,要想发掘自己的特长,那就首先找到自己的兴趣。
但兴趣通常分着等级,有些人天生就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尝试,无奈太多,最终每个培养的兴趣都只是浅尝辄止,因此,我建议,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那个点,两件太多,一件正好,对写文章感兴趣,那就坚持写下去,对自媒体敢兴趣,那就坚持做下去,不要被里面会遇到的各方面问题而击溃,对玩游戏有种望断前世的执念,那就玩好它,当职业玩家的人也不少。
当然,这些都得建立在你把自己的专业学习摆在第一位后。
坚持书单不断、单词不断
前两条都是稍有抽象的方法,而这一条却是我们可以亲身实践的。
豆瓣书单top500你都看完了吗?你每天都在背单词吗?你有为自己的四六级不满意而反复刷分吗?
这些可能不会一下就为你带来什么,因为成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满满堆积起来的。
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
大学是人生中最轻松的阶段,但也是最不轻松的阶段。
它轻松,是因为没人再去管辖着你,你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它不轻松,是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今后的职业走向,甚至是你的三观形成。
愿所有人在大学里都能不再焦虑。
愿你能站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