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简友广场散文

端午节:我不光记住粽子和屈原,还有妈妈的一句话

2019-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坦白生平

现在的端午节,不像我小时候热闹,有仪式感。现在的人会包粽子的不多,过端午节粽子全是买的。你要问端午节和屈原有什么关系?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我敢说,能讲清楚的人还真不多。

现在过端午节有三天小长假,人们都扎堆儿去旅游。有些人,还会发个祝端午节快乐的短信、微信,这两年才知道改过来,端午节正儿八经地应该是祝安康。

记得我小时候过端午节,特有仪式感。

阴历四月底的时候,妈妈就买好了粽子叶和马莲,江米、小枣、红小豆。包粽子的头一天,妈妈先拿出三个大盆,一盆泡江米,一盆泡山西上好的黄米。然后再把粽子叶和马莲泡在另一个盆里,上面压一块大石头,好让粽子叶浸透。之后煮红小豆,糗豆馅,把枣洗干净。这时的奶奶则是在一边拿把小剪子静静地剪纸,三下两下就剪出了惟妙惟肖的怪兽、神牛和大公鸡,每当这时我都会兴高采烈地把这些剪纸拿去贴在门上。

第二天的一大早,我那些街坊姨,老乡婶就全来了。那时没有电话,也不知妈妈什么时候就和她们约好了。来的人多了厨房地儿小,只能将泡好的米放在屋里的地上,人们围成两堆儿包。她们边聊天边包,不一会儿粽子就包好了。

每当这时候,妈妈都不让这些婶子、姨走,让我们把家里存的“高碎”拿出来,给这些姨和婶子们沏上,边喝茶、边聊天、边煮粽子。打开煤气的两个灶眼,坐上两口大锅,码好粽子同时煮,不一会儿粽子就熟了。妈妈先将煮熟的粽子放在凉水盆里拔一会儿,然后会根据各家人数多少把煮好的粽子放在盘子里,让大家带回去吃。

剩下的粽子妈妈也会放在盘子里,让我们去给包完粽子着急走的和左街右邻没有来的人家送去,妈妈说:“这叫送安康”。

第一锅粽子家里人基本是吃不上的。轮到我们吃的时候,妈妈要我们把剥下来的粽子叶和马莲都放在一起,洗干净留着来年包粽子再用。

我们家吃粽子不蘸白糖,而是要把红糖放在小奶锅里,微火熬化,再放些玫瑰花。吃的时候将刚熬好的玫瑰红糖洒在粽子上,咬一口凉水里拔透的粽子,红白相间、红黄相配,冷热相融,看着就赏心悦目。吃到嘴里,爽到自己说不出的浑身舒坦。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都觉得特别热闹,妈妈说这还叫热闹,我们在家时(老家)那才叫热闹。过端午时有庙会、包粽子,插艾蒿,喝雄黄酒,还要用筷子头蘸上黄酒,点在娃娃们的耳朵后边或肚脐眼上,求大人、娃娃们好活,没灾没病。还要给你们这些娃娃们做好香包戴上。

那时村里的家家户户,早早地就贴上黄符迎端午了。什么叫黄符啊?就是把剪好的镇宅神牛和灭五害的剪纸贴在黄纸上,院里院外的门上都贴满了。黄符分两边贴,一扇门贴个大公鸡,手里拿把剪子,嘴里叼一个蝎子。另一扇门贴的是五害:蛇、蝎、蜈蚣、蟾蜍、蚰蜒。这些都是驱邪避鬼、保人平安好活的。

那时候小,总爱问个为什么,妈妈:吃粽子和屈原有什么关系?就因为他会写诗,今天是他跳江的日子吗?妈妈说:我没文化,给你讲不出那么多,长大自己看去吧。我就知道他爱国,是被坏人逼死的,所以今天要辟邪,别招小人上身。妈妈,小人有这么厉害?妈妈说,小人不是厉害,是不要脸。小子:你记着,人活一辈子最重要是得要脸。

长大后,我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为什么要吃粽子,明白了屈原为什么要投汨罗江,我懂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几十年过去了,妈妈早已和我阴阳两世了,但每到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妈妈和我说这句话时的情景。妈妈的这句话已经铭刻在我的心里,永远、永远。

PS:本文文字为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