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别
——读《城南旧事》有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林英子的童年印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几段未知的情从里头缓缓流淌出来。
城南——裹着英子旧事的胡同。
惠安馆里的疯女人秀贞被当下眼前的事实击垮,她苦苦寻找的小桂子是她光,是她的希望。在大伙都对秀贞躲得远远的时,唯有英子主动去找她耍,听她讲她的故事,成为了她的朋友。她在妞儿和秀贞之前牵出一根线,让她们相认。苦命的小桂子和秀贞在雨夜里赶车,一路狂奔,老天爷像是开玩笑一般,在英子躺在病床上时,外面报道着一对母女惨死于火车下。
英子第一次遭遇的离别在她心里深深烙下了印,心灵一道防线在被冲击着,带着她的难堪、未知。
“将来的事就是英子要有新的家呀,新的朋友呀,新的学校呀……”
“从前的事都过去了,没有意思了,英子都会慢慢忘记的。”英子的爸爸这样说道。
将来的英子遇到的是新的篇章,一篇《我们看海去》,撑起了她往后那段时光的心。
无意间遇到的厚嘴唇男人在英子找球时碰上了第一次面,并约定好了下一次见面。第二次的相遇,男人讲述着自己的遭遇,无奈却逼不得已。在好人与坏人之前,在天与海之前,英子分辨不清,对男人的话似懂非懂,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约定以后去看海。
他们的转折点在英子把一座小铜佛送给了一位便衣警察,往后一个日子,在人群中看到低着头被巡警压着的男人,英子捏着宋妈的衣角湿润了眼眶。
不知道英子以后再见到海是什么时候,但是那个无法赴约的约定成了心灵的褶皱。
英子心里的海必定是像课本上写的那样“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日子往后挪了挪,兰姨娘从施大哥那离开,寄住在英子家里。
兰姨娘风流且热烈,在当时的社会不同于其他女性,是玫瑰一样的艳丽热情。她本意不想依赖他人,影响到英子一家的祥和生活,但英子她爸却单向地对兰姨娘生了一丝暧昧的情愫,兰姨娘主动用言语隔开两人的距离。再到后来以英子为中间人,兰姨娘与德先双方双向的交往故事,正真地成为了“密斯黄”。
这一段是英子为母亲声不平的童年片段,也是为兰姨娘和德先搭桥的时段。
前朝是母亲气犯了胃病让英子买豆蔻,后者是英子看着父亲捂着胸口望远去的马车,不忍地问父亲是否要为他买点豆蔻。
奶妈是冬天来的,穿着大红袄子。她丈夫骑着驴来的,带回了孩子。
宋妈总惦记着她的小栓子和她的丫头,心里不顺地让英子写平安信,在唱着曲哄着孩子时,驴声伴着人影来了。英子看着宋妈掩面哭泣,后才知小栓子早死了,丫头也送走到哪个拉马车的人那了。
过后的几天宋妈领着英子寻遍了北京城的马车,却并无收获,但这一路上吃的驴打滚的味一直绕着英子的心头。
宋妈最后选择的离开,也是冬天,骑着也是驴。
来时与离开是有始有终。
英子家院里种着夹竹桃,英子她爸种的,开花时,艳得很。
一晃几年去了,英子小学毕了业,衣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它在,像是爸爸也在,陪伴也在。只是往后,家里接到妈妈来自医院里的电话,人走了。
院子里的花草英子爸好久没打理了,石榴没长多大就落了,夹竹桃垂了好几枝。
英子爸深爱着花,自然,生活,但爸爸的花落了。
英子的童年在一次次离别中淡化,告别的缝隙里承载着成长的碎片,掺着点思乡的念头,在心头织上一层网。
雨夜惠安馆妞儿和秀贞的永别,草堆里厚唇男人的分别,马车上兰姨娘和德先的再见,驴背上宋妈的离开,病床上爸爸的离别。英子在琐事中长大,现实也委婉地扶着她长大。
或许以后夹竹桃能在大英子的照顾下再生出一片艳红;成长许多的英子也不再和弟弟吵嘴;
也不再招妈妈生气到她犯胃病;长大后的她自己能去看海,分辨海与天;并在雨夜里乖乖待在家里。
歌的最后“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当英子唱完这段,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