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録散文大智慧

长大后,我开始学着与父母和解

2016-04-30  本文已影响1240人  维真
文/维真

1

前几天,收到一个读者留言说:

为什么父母永远看不到我的进步,眼里只有别人的好?每次想要和他们分享我的成功,希望得到一点表扬和鼓励,都得到一次次的失望。久而久之,我不再对父母抱期望了。

我很快地回复了她,然后放下手机,眼前浮现出一个十分努力、内心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但却屡屡在这件事上受挫的女孩——她瘦弱又失望的身影好像渐渐地和曾经的自己重合在一起,变得样貌清晰起来。

2

我的青春期和许多少男少女比起来大概并不算有多么叛逆,这和我从小长大的环境不无关系。

一方面,很小的时候我寄住在别人家里,在爸妈身边的时间不多,他们教育我一定要懂事,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另一方面,回到爸妈身边时,他们依然年轻资历浅,没有什么钱,整日为生活奔波。至今我仍然记得小时候放学了就去看护班,总是等到其他的小朋友都走了,我才能等来下班的妈妈。看着她疲惫地向我伸出手,张开一个怀抱,我总是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再懂事一点才行。

后来,他们的感情也出过问题,无数次深夜里爆发的争吵对于小小年纪的我来说就好像一场场灾难性的战争。他们总以为我已经睡了,对这濒临崩溃的状况一无所知,却不知道我早就被惊醒,吓得不敢说话,缩在被窝里一个人流眼泪。每天晚上,直到被沾湿的枕头又风干了,争吵渐渐平息的时候,我才会在困极里入睡。

那时总是想:如果我再做得更好一点,也许爸爸妈妈就不会吵架了;如果我再懂事乖巧一点,他们也许就不会烦躁和焦虑;如果我考试的成绩更好一点,他们也许就对未来更有希望。

于是我成了所有人眼里的“模范生”和“乖乖女”,比所有同龄的孩子都更加早熟,是因为那段在被窝里一个人哭的日子里思考了很多问题,比普通人更加努力地揣摩过爸妈的心境和难处。很少和爸妈争吵,是因为害怕引来更加难以控制的针锋相对。

所以,即便后来家庭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了许多,我的潜意识里依然很缺乏安全感。

而我的青春期里最为叛逆的事情也源自于此:无论我做得多好,爸爸都很少给我肯定和表扬。在他的眼里似乎只看到我的不足和缺点,这让我感觉到委屈,更伴随着深深的不安,害怕他对我不满意,害怕他对我失望,连带着家庭也就摇摇欲坠。

至今难以忘怀的是高三的一次模考,成绩并不理想。回到家之后,爸爸就摆出一副要和我长谈的样子,我自知理亏,所以一直隐忍着一言不发,却终于在他又一次提起那个 “别人家的孩子”,最后以一句“我已经对你失望了”作为结束语时,爆发了所有情绪——

我破罐破摔一样地和他讲起那个哭着睡着的小女孩,讲起一直隐藏在开朗懂事背后的不安和讨好。我把每一次考试失利之后都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制定的计划、目标讲给他听,也将那个巨大压力之下用冷漠平淡的表情来掩饰仓皇失措的自己摊开,暴露在爸爸面前。

我一边哭一边冲他大喊大叫,说他不知道我已经付出了多少,更不明白我有多希望得到他的一次表扬。我质问他,怎能如此轻易就说出“想要放弃我,对我很失望”这样的话来?而最伤人又伤己的,是那个一直深深埋在心底的疑问:他是不是从没有把我当做女儿疼爱过?不然为什么从来不会考虑我的感受?

我忘记了很多细节,只记得后来他也哭了。

我从来都没想过那个不苟言笑的爸爸也是会哭的。他抚摸着我的头发,对我说:

爸爸从来都不知道你是这样想的。你怎么会觉得我一点都不爱你呢?其实你一直都是爸爸的骄傲,在单位里我总是夸你有多好、多上进、多优秀,每个人都羡慕我有一个又懂事、又聪明的好女儿。我只是希望你能更好一点,因为我觉得你值得更好的。我害怕你迷失自己,没有方向,错过了进步的时机。今天你和我说,原来你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这样我就放心了。女儿,爸爸真的很爱你。

我哭得更厉害了,但这次不是因为不满,而是我终于得到了想要的那份认可。它来得有些迟,也有些辛苦,但终究还是来了。

后来,我又见过许多次老爸的眼泪。或许是因为他鬓角斑驳的白发多了,或许是因为身体的警告,又或许是开始服老的心态——曾经强硬的他变得越来越好说话,也越来越平和脆弱了。当那个我觉得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父亲走下神坛,我逐渐发现,原来他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努力生活着、坚持以自己的方式保护这个小家庭的中年男人。他也有压力和痛苦,这几年送走了越来越多的亲人,却必须要尽快从悲伤里走出来继续生活;他也有茫然和无奈,想要使力,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走近女儿的心;他也有忐忑和不安,投资失败时害怕母亲责怪他,却又在得到谅解时像个孩子一样地松下气来。

这样的老爸,让我心疼,却又让我忍不住想要亲近和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今年过年时,我陪老爸去走亲戚。一群我并不认识的叔叔伯伯里,只有我一个小辈应邀出席

老爸身体不好,已经不能喝太多酒了。于是过了三巡,我站起身来,拿着小辈的一点特权,半撒娇半认真地敬酒,说喝了这杯就结束这场酒局。此后老爸再拿起酒杯,我就伸出手来按住,很有些严厉地冲着他生气:“不许再喝啦!”他只好乖乖就范,放下手里的琼浆玉液,又骄傲又窃喜地对别人笑笑:“我女儿管我啦,我得听她的。”

后来,我们手挽着手回家。北方又干又冷的朔风里,他用喝醉了之后特有的悠长又惬意的腔调和我说话,像是说着什么宝贵的秘密:

女儿,你真的是爸爸最大的骄傲。你现在啊,真的长大了。

我故作不屑地冲他摆摆手:“哎呀,说什么呢?你喝醉了吧”,可脑海里却自然而然地浮现了曾经和他势不两立的我——

有时候,爸妈的批评也许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觉得你不好,只是希望你能够更好一点却选错了方式。他们害怕如果你不够好,以后的路会很难走,更害怕如果有一天你飞向远方,他们微薄的力量根本帮助不到你。所以他们总是忍不住选择那个见效快、伤害大的“激励法”,期冀着你的翅膀可以在打击之下变得再硬朗一些,可以承受住更多的重量。

而年少的我们,总是充满意气又敏感胆怯,将真切的感受在心头绕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还是咽了回去。我期待着有一天爸妈可以突然间看透我的内心,弥补我多年以来的难过。可却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只是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人,在面对我时也和我一样充满了不安和困惑。

他们不懂我突然的愤怒和发飙,更不知道我到底需要些什么,于是只能在得到我失望的叹息之后无奈地放任我远去,想要抓住我,却又不知道该从何抓起。

如果说出来,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就好像在那次争吵之后,虽然爸爸依然严厉,依然不善表达,但却也在努力而又笨拙地学着去表扬我,肯定我。而更重要的,是我心里确信了他对我的爱,并对此再无怀疑。于是不论他多么不会说话,我都能从中找到爱的蛛丝马迹,来圆满我们亲情的弧线。

4

曾经有读者在后台和我说,父母总是喜欢把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强加在自己身上,哪怕知道是出于爱,也依然不堪其扰。也有人和我说,妈妈总是这也管、那也管,唠叨个没完,还把我当小孩子,真的很烦。还有人说,对父母的逼婚感到失望,感觉在这件事上两代人永远也无法互相理解。

的确,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莫过于“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一股脑儿全给你,哪怕你不想接受”。可是啊,抱怨着父母顽固不化的你有没有想过,你又何尝不曾“坚定地做着自己认为好的事”、“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观念”呢?觉得父母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脚步的你,是不是也给父母的头上套上了你“认为对”的评价呢?

其实啊,相爱的人都相似。没有人不希望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对方,你不厌其烦追求的“肯定”和“理解”,本质上也一样是希望父母接受你认为好的东西,只不过换了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与其互不理解、渐行渐远,不如主动和父母和解吧。

只要多表达、多沟通,你要相信,哪怕他们并不擅长、并不了解,也一样会努力地想要靠近你的。就好像妈妈总是摆弄不明白微信软件,但她依然会去学习,只为了和你多说几句话,看看你为数不多的没有屏蔽她的朋友圈。

也许这个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但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目送着哭啼啼的你走进幼儿园一直到送你迈入大学、再帮助你融入社会,父母等待你学会为人、学会处事的时间,远远比这漫长得多啊。

而作为儿女,停下来等等父母吧。

——等在前方,回过身来。向他们张开怀抱,就像当年他们等着你迈着不稳当的步子走向他们一样。

在希望父母能够放低对你的各种要求的同时,也把自己心里的要求放低,因为无论是我们还是父母,大家都是不完美的肉体凡胎。我们努力去做的事情不一定会有结果,甚至也许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效和改变。但只要做了,就值得被承认。

而往往也正是这一点点承认会逐渐融化父母子女之间的冰雪,让彼此重新感受到那些动人的温度和窝心的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