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11本科大学生的象牙塔小思.

2017-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Real_LyRic

    「思一」你有没有某一时刻觉得自己忒聪明,好像全班就我牛?我有过。原因在于我似乎思考了一个难有大学生系统思考过的问题。我个人感觉高校的评分制度有些不合理。我不是说平时加期中加期末的这种三权分总制度,而是指到学年末仅仅凭一个人的成绩绩点作为考核一个人的优劣,我似乎觉得其中有些不对劲。

    我不去套用名人讲的话来显得我的说法怎么令人信服,毕竟想听百度即可。我想说的是一所有大学素养的高校不应该是去发掘一个人的长处吗?不应该作为那些经历过残酷高考的磨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寻找自己未来的道路的试验场吗?我在这里三年走来,发觉高校可能其实就是高中的升级版,这里以学习论高低,学生们的创造性都埋没在应付考试,我不想说现在电竞成为一项正当职业,高校有男生玩游戏,会有人歧视;我不想说高校的成绩决定了学生的身份,学生的档次;我不想说有人钻研其他领域耽误成绩就是差学生;我不想说谈恋爱互相学习就一定比单身狗酸腐;甚至同性那个啥,甚至游山玩水学习自然,甚至琢摸电影……这可能是很片面的看法,可是我觉得高校学生的精力不应该都倾注在一个点上,难道在做一个好好学生的同时选择自己爱好的领域去开拓,这不是大学生应该在高校的可为之事吗?我只是不希望我们高校的学生都过分为了成绩而失去了在大学期间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的机会。当然前提是先把知识尽力学好。当然也不乏就是想从事学术的同学。

    「思二」就我拙劣的观察,我们大学喜欢用专一的成绩来评价一个人,可是这可能是不全的。我听说有人学习成绩斐然到头来却成就不大;有的在学校默默无闻,十年之后成就非凡。这是我们自己错了吗?窃以为不是,问题可能是大学通过单一的成绩评价制度抹消了一个人的其他特点,我们看到了成绩这个单一的评价指标就以为可以用成绩来衡量一个人了。的确,成绩的好坏反应了学习能力的高低,可是这并非全部。我认为现在这种评价制度存在的最大依赖仅仅是因为去改变它实际上太难了。因为我们可以加入很多的指标:实践、谈判、创新、运动、推理、艺术、管理、化妆、沟通、投资、科技、摄影、表演、创作能力等等,都不如成绩这一指标用起来容易。可是,我以为,改变是必须的,如果一所大学仅仅拿成绩作为衡量优劣的唯一重要的尺度,那我想,所谓大学精英只不过是最强的应试机器罢了。

    所以逐步去改进这一评价指标可能是我们强大智慧的教育行业的顶层决策者们可以考虑的问题。

    至于我看过有教授对中国尽快建成双一流大学这一目标提出异议,我觉得需要更多人去思考什么样的大学才算是一流大学这一问题。不过言往往弱于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