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秦腔一声吼

2017-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不造叫什么酱

且听秦腔一声吼

“柳绿曲江年复年, 七夕望断银河天。 八月中秋月明夜, 久守寒窑等夫还。” 当我提笔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身侧萦绕的是来自秦腔王宝钏的选段《寒窑虽苦妻无怨》。 在我有记忆的时候,父母就很喜欢听秦腔,家里到处放满了《三滴血》、《窦娥冤》、《 铡美案》的光盘和磁带。哪怕是搬了几次家,辗转几座城市,这些旧物品依然被父亲珍惜的收藏着,只是听秦腔的方式从DVD,录音机变成了手机而已,加之宝鸡周末时有庙会,他们必然结伴相去,站在一旁听着台上咿咿呀呀的演唱。

秦腔代表着陕西民俗文化,深受陕西人的喜爱。在老家关中,田间地头干活期间,乡亲们时不时的总爱哼唱几句,有条件的拎着一台老式收音机调到陕西秦腔频道 ,仿佛这是最有力的补给品。几个村之间还自行组了乐班子,一群喜爱秦腔的人聚在一起,你敲着锣鼓,我拉着二胡,吼上几嗓子,也是颇为自在。去年谭维维和华阴老腔合作的曲目《给你一点颜色》彻底火了,陕西秦腔也被更多人所知道 。我感觉这种摇滚乐与民俗乐的尝试是很好的,毕竟现在年轻人喜欢秦腔的并不多,秦腔声也慢慢在我耳边渐渐消失。

我曾听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喜欢京剧的和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我希望秦腔亦如此。就像贾平凹在《秦腔》一书中写道“一听秦腔我这浑身上下、骨头缝里,都是舒坦。我之所以画秦腔脸谱,就是爱么,清风街好多人不理解,说画那干啥呀,干啥呀?不懂秦腔你还算秦人!秦人没了秦腔,那就是羊肉不膻,鱼肉不腥!”特有的民俗文化深藏在文字创作之中,并且相辅相成丰富了这本小说。在这本小说中作者深爱着秦腔,在他的笔下秦腔是三秦大地的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是与这片土地上劳作的人息息相关的。红事高兴要唱 ,白事难过要唱,甚至日常来了性质也可吼上两嗓子。可是通读全本,秦腔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逃脱不了日渐衰落、走向没落的命运,如同这片土地上逐渐失传的其他传统手工艺、逐渐被人们淡忘的传统文化一样,令人惋惜。

泱泱华夏,这片文明沃土之上,蕴藏着太多上千年间才留下的东西,譬如这片秦地之上我的父辈们还挚爱着的秦腔。望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下 ,秦腔依然能不改本色,一字一曲,生、旦、净、丑齐聚一台,演尽悲欢离合、人生百态。八百里秦川飞扬,三千人怒吼秦腔,唯愿它和这片土地一起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