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MART法则还是不能量化目标,该怎么办?
这两天,我们结束了对《高绩效教练》这本书的阅读,今天雪瓶老师对书中的重点内容GROW模型重新进行了梳理,分享了70个问题,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模型。
我重点分享关于目标的问题,因为我认为目标更重要。
我相信有目标的小伙伴应该都听过也用过SMART法则,但是在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设定了自己认为清晰的目标,却还是无法达成。
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可能是自己设定的目标比较大,而自己的现实情况和能力,不能一步直达目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是希望直达结果,期望越高,落差越大。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目标。
第二,没有清晰的选择标准。
当我们设定的目标相互冲突的时候,如果没有清晰的标准,就不知该如何选择。
比如,一个人上班快要迟到了,坐公交车只需要2元,但是会迟到,打车需要10元,有可能迟到,也有可能及时到达。而迟到需要罚款50元,这个人会如何选择呢?
我会选择打车,这就是清晰的标准。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做选择的标准,而且一定要清晰明确。
第三,就是贪心,想要的太多。
这个问题SMART法则解决不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十个问题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梳理自己的目标。
1.你想从这个辅导中获得什么?
2.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3.你想和______一起做成什么事?
4.你真的想要什么?
5.你想完成什么?
6.你想达到什么结果?
7.什么结果是理想的?
8.你想改变什么?
9.你为什么希望实现这个目标?
10.如果你达到这个目标,会有什么好处?
其实,这十个问题的核心,是问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5why法也是一个类似的方法。
当然,这三种情况,是我们在确定目标的时候有很大概率会出现的三种情况,但并不包含所有的情况,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以上内容来自雪瓶老师的分享以及我自己的整理和感受,仅表达个人观点(๑ت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