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独处,你要怎么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以这句话为题的文章不久前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要理解这句话,最关键的我觉得是要理解什么是高质量的社交,什么是低质量的社交。
大家都应该对“弱关系”这个词有所耳闻,这是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的,他认为人际关系的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
强关系不难理解。强关系就是交往的人,从事工作,掌握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关系很密切,就是我们常说的“老铁”。反之,那些交往面很广,交往来自各行各业,关系不密切的就是弱关系,讲而言之就是我们所说的泛泛之交。
而中国社会跟美国社会的最大区别就是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注重强关系的社会。
你可以想一个问题,你平时托人办事或者共同创业的时候,会去找哪种关系的人一起?会和仅仅见过一面,喝过一次酒的人吗?会和素未谋面仅仅有彼此微信,就托付事情给对方吗?
当然不会!
所以说,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和我们非常熟悉的人相处啊!非常熟悉的人组成了我们强关系的社交网络,强关系带来的帮助和肯定才是我们整个社会社交的力量之源。
最近因为过年休息,我刷朋友圈的频率明显高了许多。朋友圈是个蛮有意思的地方。虽然很多人号称有成千上万的好友,但每天真的联系的人却曲指可数。
很多人认为认识的人越多越好,人与人之间要关系紧密才好,这个道理虽然非常正确,但是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它反而是导致无用社交及低质量社交的来源。一些人为了拓展人脉,不停赶场子加微信去认识新人,认为认识了一个新人,就多了一个人脉,加了微信,吃了顿饭就是至亲好友。
早年的我也曾经如此单纯的认为,所以总想通过各种饭局和聚会,去认识更多更多的人,但后来发现有些人真的仅仅就是见一面而已,更别说进一步交往了,老早相忘于江湖。
我爸常告诉我一个道理,价值才是别人愿意与你交往的关键,你有多少能量,能给别人多少价值才是有力推动社交的关键。
你真的不要不信,好多人认为自己特别擅于结交朋友,认为只要是好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我就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人特别特别好的乞丐,你会和他成为朋友吗?朋友一时语塞。我也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一口回绝,怎么可能跟这样的人成为朋友!
大家可以想想看,到底是为什么。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呀,他的身上没有让你看到任何的价值。
说到底人脉本质就是一场价值交换呀,只有自己手中握的砝码越重越多,在人际交往中才越有利。
我们回到一开始讨论的问题,低质量的社交中还有一种是过度社交。长期过度社交,往往会给人一种没来由的压迫感和窒息感,造成了彼此的干扰,进而逃离。
不管是好朋友还是情侣,做什么都在一起,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就很难愉快的相处下去。这时候矛盾、争吵、不安全感浮现出来,造成了恶性循环。
对此,我的看法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内心有边界感,自然留下的都是亲密的人。
那还有人会觉得很奇怪,是不是一味的遵循了以上观点,我们就会没有社交的烦忧了呢?
那怕是你们忘记了,人生来本就是孤独,死也是要一个人面对的,独处其实是我们一生中必要学习的技能。
爱独处的人不是像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一定是性格孤僻,也未必朋友不多,只是更喜欢独处时的自由。
独处能给他的生活带来快乐,能给他的工作带来效率,也给他自己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我曾经特别羡慕朋友多的人,认为他们做什么都成群结伴,后来发现他们拥有朋友的数量 与烦恼也是成正比的,就暗自开心,自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烦忧儿。而走上社会,面对一系列不可控事件之后,竟然越来越享受独处的可贵。
你想想,你的朋友聚会的同学中又有几个是还在密切联系的朋友呢,大多不过是微信朋友圈中的点赞之交,不是你没有珍惜他们,而是时间和空间的改变,渐渐地大家都各奔天涯,只留下一个同学的身份问候彼此。寒暄过,开心过,在假期结束之后,再踏上彼此的归途。想来唏嘘又无可奈何,小时候亲密的玩伴,此刻也是没话找话,还怕陷入无言的尴尬之中。
当然,也有的朋友会告诉我,他对自己的朋友质量特别的自信,那么,就请你在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学着求助于他们,看哪些人是可以给你温暖的双手的,给予你真切帮助的,那些才是真的对你好的朋友。
你认识多少人,吸引多少人,都有一套严密的理论支撑,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是有磁场的,在同一个磁场的人总会相遇。
但是也请不要忘记,最要紧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谁认识你哦!我也认识马云,还是他背后的女人呢!你看他认识我吗?哈哈,你所处的层次才决定了别人对你的看法,多丰富自己准没错。
自律者自由,享受独处,也不会感觉孤独。专注自己的事情,屏蔽掉不需要的社交,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春节假期有时间把自己的朋友圈梳理一遍,无用的社交暂时放到一旁,去陪陪身边的亲人,爱人,对你好的朋友,别让对你好的人弄丢了!
有些东西就此断舍离,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不需要刻意去逢迎的旅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