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悲催女人之甄宓:太贤良了没好下场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这个被一堆形容词加身,美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女人,是文昭甄皇后,三国魏文帝曹丕他老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甄宓(fú)。
甄宓其实不叫甄宓。姓甄没错,名字不详,一般称为甄姬、甄氏或甄夫人。曹植在以她为原型创作的《感甄赋》中(甄姬的儿子曹叡觉得此名不雅,后来给改为《洛神赋》),将其描绘为洛水之神宓妃,然后以讹传讹才成了甄宓。
这个女神的故事,根据娘娘的不完全推断,可以提炼出一个结论:太“贤良”的女人一般没有好下场。
一、甄宓生平
甄大小姐,公元183年出身官宦世家,据说年幼时有人看见每晚她睡觉后都有神人为其盖上玉衣,相士为她看相时大呼“此女贵不可言”,所以即便三岁丧父,从小到大也受家族娇宠,没人敢欺负她。
长大后,甄姬嫁给了当时一方霸主袁绍的二儿子袁熙。几年后,袁绍兵败于曹操,曹操长子曹丕在搜查俘虏时发现了这一绝色女子,如获至宝,娶为正妻。之后甄姬先后生下儿子魏明帝曹叡、女儿东乡公主曹氏。
公元221年,曹丕登基称帝后的第二年,赐死甄姬,死状不堪(后文详述)。
公元226年,曹叡即位,追封甄姬为文昭甄皇后,为她修建寝庙。
前四分之三一帆风顺,后四分之一日渐衰败,活了38岁的甄姬,生动演绎了如何才能“拿着一手好牌,输到一塌糊涂”。
为什么会输得一塌糊涂呢?个人认为,至少六成的原因是——自己“作”的。
二、我是那么贤良
甄姬是个大美人儿。史传原本曹操久闻其美名,破城后想掳了去,谁曾想被儿子捷足先登,只好忍痛祝福;又有史传一代才子曹植也对这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嫂嫂心仪不已。一门三父子,都臣服于其美貌才情,可见一般,就不赘述了。我们今天主要说说她的性格和人品。
史书上关于其性情的记载有几件事。
第一件,甄姬八岁的时候,院子外有表演杂耍的人,家人都去看热闹,唯独她不去。几个姐姐问她为什么,她反问:“此岂女人之所观邪?”意思是,这种东西不是女人该看的。姐姐们羞愧不已。
第二件,甄姬九岁的时候,喜欢读书、用兄长的笔墨纸砚,哥哥们问她为什么,她说:“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意思是要看书学习古代贤女的做法。(我猜她肯定重点研究了班昭同学的丰功伟绩。)哥哥们赞叹不已。
第三件,汉末年间天下大乱,甄家趁机收购了许多金银宝物。才满10岁的甄姬劝她娘,“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全家为之信服,拿出谷物赈济乡邻。众人称颂不已。
第四件,甄姬14岁的时候,二哥甄俨去世,母亲待儿媳非常严厉。甄姬劝她娘“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照顾孩子,很不容易,你要对她好一点。”她娘听了眼泪长流,惭愧不已。
第五件,结婚后没多久,老公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姬留在冀州侍奉婆婆——袁绍的妻子刘夫人。冀州被曹操大军围攻,大嫂和三弟妹都去投奔自己老公了,唯独甄姬坚持留下来陪婆婆(因此才被曹丕俘虏)。婆婆感动不已,在她被曹丕发现后欣慰地说,“你不用死了”。
第六件,在被曹丕万般宠爱之际,甄姬经常劝他“雨露均沾”,多纳妾多生娃。曹丕惊叹不已。
第七件,曹丕要休了妾侍任氏,甄姬痛哭流涕地说情:“留下任氏吧!否则人家肯定认为你休她是因为我,公公婆婆会指责我自私,其他妻妾会指责我专宠。”姬妾们感激不已。
第八件,公元211年,随曹操出征的婆婆卞夫人生病留在孟津,甄姬强烈要求要去孟津照顾她,曹丕怎么说都说不听,最后只好让下人骗她说老娘的病已经好了,甄姬才消停。公元212年卞夫人回邺城,甄姬前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悲喜交加,感动了中国,哦不,感动了周围的人。卞夫人不禁欣慰地感叹:“此真孝妇也。”
从以上八件事,不难看出,甄姬是一个道德感、秩序感极强的女人,一个思维传统、一心想当贤妇的女人,没有一般美女的恃宠而骄,反倒像个坚定的卫道士。(为什么我又想起了班昭……)
我的手绘
三、我是那么郁闷
那么,让人感叹不已、赞赏不已的甄姬最后怎么收场呢?
公元220年六月,曹丕在洛阳称帝,封新宠郭女王为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同时宠信李贵人、阴贵人和原汉献帝刘协的两个女儿。此时甄姬远在邺城,封号仍为夫人。
公元221年六月,曹丕派遣使者到邺城将甄姬赐死,据传下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把头发披散起来遮住脸,用米糠塞入口中)。
公元222年,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让甄姬之子曹叡奉郭皇后为母。
死得如此突然,葬得如此屈辱,连儿子也管别人叫妈。哎哟我去!
曹丕赐死甄姬的理由,有人说是因为他怀疑甄姬和曹植有染,有人说是因为郭女王污蔑甄姬以巫蛊之术诅咒曹丕。以甄姬“卫道士”的性情来说,这两种推论都不太可能;有人说是因为甄姬对于被曹丕冷落多有怨言,但因为女人争风吃醋就用“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来羞辱正妻的尸首?好像也有点不对劲。
真相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以甄姬施行的夫妻相处之法,走到决裂的这天真的是水到渠成。
四、会有D妇替我爱你
男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婆,在客厅像贵妇,在厨房像主妇,在卧室像D妇。
男人们,都希望同时拥有两个女人,一个像红玫瑰热情奔放,一个像白玫瑰温婉纯洁。
且不去评论这样的观点合不合理,现不现实,至少看得出,谁都不想娶个道德模范回家供着。
不好意思,甄姬就是那个道德模范。
“甄大模范”处事的第一守则——婆婆比老公重要。
第一段婚姻,长期跟老公分居,是为了照顾婆婆,即使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去投奔老公(两个妯娌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她还是坚持留在婆婆身边。
第二段婚姻,主动提出要离开老公,去照顾婆婆,拉都拉不住。
大姐,请问你是跟老公过日子,还是要跟婆婆过日子?本末倒置了好吗!
当然,也有可能这姑娘钻入了另一个古代女性生存法则的牛角尖——男人的宠爱是靠不住的,让公婆成为自己坚实的后盾,才能避免被下堂。可惜,在这个案例中,公公死得早,婆婆在儿子面前说话份量有限,所以没能保住她。
“甄大模范”处事的第二守则是——外人的看法比夫妻的感情重要。
老公宠她,她说:“别!你去宠其他女人吧,否则人家会说我专宠。”
老公要惩罚姬妾,她说:“别!你放了她吧,否则人家会说我容不得人。”
我猜两任老公都提过让她随行的事,估计她也会说:“别!你带其他女人去吧,我留守照顾一家老小,否则人家会说我不贤惠。”
一次两次三次,好吧,我要是曹丕,也受不了这么唧唧歪歪的女人,太尼玛扫兴啦。
“甄大模范”处事的第三守则不算守则,而是“邺城的诅咒”。
和袁熙结婚后,她留守邺城;和曹丕结婚后,她和曹丕留守邺城;曹操带着卞夫人、曹丕、曹叡、东乡公主等人东征,她留守邺城;曹丕南征称帝,她留守邺城;直到被赐死下葬,她还在邺城。这倒霉催的孩子,当了一辈子的邺城留守儿童。
即使在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异地恋都难修成正果,更何况在三妻四妾制的古时候。除了两地分居,还是两地分居,而且分居期间还有多位有才有貌的美人儿陪在老公身边吹“枕边风”,甄姬不被遗弃才是没天理呢!
你不去撩他,自有别人去撩他;
你不去哄他,自有别人去哄他;
你不享受当老婆的特权,自有别人替你享受;
你不做D妇,自有D妇替你爱他。
班昭这女人害人不浅
这里忍不住又要提班昭,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和文学家,生于约公元45年,卒于约117年,比甄宓早了一百来年。
这个女人不一般,有大才,名垂青史。但为人诟病的,就是她以70多岁的高龄写了部《女诫》,影响了之后1900年的中国女性。
《女诫》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古代典籍里女人生完孩子要睡在地上,赶紧纺织劳作,充分显示卑微的说法,称这是“女人之道”、“礼法典教”。还要求女人忍辱含垢,常若畏惧(常常表现出畏惧),晚睡早起,无好戏笑(不要嬉笑玩闹)。
在“夫妇”篇中,班昭说“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提倡女人要贤惠地服侍丈夫,否则就是没道理的。
在“敬慎”篇中,班昭说女人应该像老鼠,不能像老虎,说如果夫妇两人朝夕相处太过亲密恩爱,就会生出亵渎之心,妻子就容易言语过份,对丈夫不恭敬。“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这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恭顺、地位低下的原因啊!
在“专心”篇中,班昭强调男人可以再娶,女人不能再嫁,否则会遭天谴。还说女人出门不能打扮得太漂亮,要目不斜视,充分表现出正派作风。
在“曲从”篇中,班昭说对公公婆婆要逆来顺受。“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婆婆说你的不是,绝对不能反驳辩解。
在“叔妹”篇中,班昭说要想赢得丈夫的尊重,显要赢得公婆的喜爱;要想赢得公婆的喜爱,先要赢得小叔子、小姑子的赞赏。好吧,还得讨好小叔子、小姑子。
综上所述,全篇就一个宗旨:把自己放到最低的位置,顺从所有人、侍奉所有人、讨好所有人,就对了。
《女诫》害人不浅啊,甄宓活生生让它给教废了。
对班昭,我只能说一声“夏虫不可语冰”。
对甄宓,我只能叹一句“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悲、可笑、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