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网络的攻坚战

2019-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独山子二中张晶晶

               打好网络的攻坚战

         ——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网络对语文教学的冲击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只有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而我的理解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是,诗意的享受语文学习,提高生活的品位一直是我语文教学的目标。而现在在网络的冲击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却越来越陷入了困境……。

、昨夜西风凋避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身边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我们已经逐渐离不开网络。微博微信天天点赞,转载,网络文学悄然兴起并且逐渐走向主流文学。与以往不同,孩子们天天徜徉在网络的海洋里,我们布置的习题,他们只需要拇指轻轻一动便可以扫到完整详细的答案,各种作业帮,学霸网等APP层出不穷,带给了学生便利,却带了我们的困扰。学生的作业都做得非常完美,可是考试的时候,没有了这些APP的帮助,孩子们什么也不会。我们愤怒,我们无奈,可是我们即享受了网络带来的各种便捷,便不能阻止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各种弊端。为了应对网络APP 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开始打响一场旷如持久的战役。可是即便我们怎样防范,网络的强大还是让我们无可奈何,正所谓我们筋疲力尽,而学生们却以逸待劳。我们能够获取的知识,孩子们百度一下都能获取,想让学生崇拜老师再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试问我们哪一个老师有百度知道得多呢?

        我们想用诗意的课堂去点燃子的热情,但是现在的孩子早就不再迷恋我们曾经迷恋的诗歌散文和经典阅读,他们喜欢快捷的直接的浅阅读。我们想带给孩子们最精彩的语文课堂,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创设情境,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如此的不尽人意,我们毕竟还要面对各种期中期末考,我们还最终要面对高考,所以我们不断地在妥协,不断地在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对内,我们的语文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越来越躁动不安,对外,一些学霸君作业帮等APP开始对传统的语文授课发起冲击和挑战。,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走出困境呢?

     我是一名85后的教师,带着对诗意语文的不懈追求,我开始了我走出困境的探索。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解放自己,把寻找之美留给学生探索。

     语文是文化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

       语文学习学什么?

      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想往。

      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离破碎,维纳斯不美了,语文还有美吗?失去了美,语文就失去了灵魂,也就失去了她诱人的魅力。

       我们为了让学生更具备考试的能力,我们的作业往往是一些习题,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既节省了我们布置作业的想法,也巩固了所学的课文,我们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学生以我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却从来没有想过假如我们是孩子,我们会不会喜欢这样的作业。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布置的作业,学生自然会为了完成任务而手段百出,所以才给了学霸君,作业帮等网络APP以可乘之机。所以,想要应对网络对语文教学的冲击,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布置适合学生的,学生喜欢的个性化的作业。除此之外,我们的孩子们之所以在做作业的时候,疯狂迷恋网络,我想一是懒惰的心理在起作用,二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懒惰的孩子,我设法找到一些个性化的适合他自己的作业给他做。比如说别人做一首诗歌鉴赏,而他的作业是把这首诗歌背诵。当第二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背诵这首诗歌的时候,我想他想偷懒都没用了,因为他不可能找网络来给他背诵。对于不自信的孩子,我鼓励他们做个性化的解读,我留的习题再也没有了标准答案或者参考答案,只要有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不成熟的,不准确的,我也会鼓励,而对于那些上网完成作业的人就用冷处理的方式,对他的标准答案不予理睬,不予批改,让他自己反省自己的做法。找到了对应的方法,我逐渐在孩子们的作业里重新看到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不再千篇一律,不再迷恋标准答案,作业情况明显好转。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用积累的知识闪光。

       有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在讲台上讲的声嘶力竭,筋疲力尽,学生在底下却爱听不听,似懂非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学生实在不喜欢上课之外,另外的一些原因就是我们的课堂不够吸引人,我们能给学生的并不是他们想要的。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做过这样的尝试。在一堂课之前,我会让学生去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完成预习任务,他们可以查到网上任何关于这一课的信息,但是必须提出自己的问题,那就是网上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问题。每天上课的时候,我收集问题,完成对问题的归类,然后再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解答,辩论,在他们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中,问题的逐渐清晰,孩子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开阔。语文本就是需要积累的,只要孩子们能从中积累的知识,我们何必在意他是从网络上获取还是从我们这里获取呢?所以,应对无所不能的百度,我们没有必要愤怒,更没有必要灰心,百度是万能的但却是死的机器,我们是不完美的,可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有情感,如果我们把课堂教给学生,关注学生需要什么?让学生把自己从网上收集的信息归纳然后在课堂里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发现"祥林嫂之死"背后的传统沉淀与人性悲情,阿Q身上流淌的哲学思辩,以及透视宋江传统的君臣意念而触摸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值得思考的一面……,网络虽然强大,却不能代替我们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网络为我们语文的学习拓展了空间,为我们语文老师带来了挑战,我们只有因难而上,积极面对这些困境,多多思考,才能化挑战为机遇,从学生那里,从网络那里汲取营养,为我所用,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在这一学期的探索里,我学会了和孩子们一起品读网络小说,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阅读感受,在微信在空间里。

       诗意地生活着,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双灵性的耳朵和一颗诗意盎然的心灵。所以,我诗意地引领去感受与体验;感受闹市的一街风景,体验大自然的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欣赏初春萌发的每一枚嫩芽;留心身边每一朵花儿的盛开与凋零;关注每一阵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每一声痛苦的呻吟和欢乐的笑声。在网络时代,让我么徜徉在网络的海洋里,尽可能诗意的享受我们的语文,享受我们的课堂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