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孙权斗争终抗曹
话说曹操招降刘琮,统兵百万,上将千员,发来檄文。邀孙权会猎江夏,共伐刘备。
是联曹伐备还是联备抗曹呢?
孙权陷入感性直觉和理性思考的重大矛盾之中,面临着决定生死的重大决策。
-1-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快就是无意识的直觉,作者叫“系统1”;慢就是有理性的思考,作者叫“系统2”。我们的日常决定都是由两个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他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这本书,被誉为社会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这本书也成为,后来很多心理学著作引用次数最多的一本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直觉会导致直觉谬误,为了避免系统1的直觉谬误呢,我们需要启动系统2,并进行强有力的参与调控。
-2-
收到檄文,文臣以张昭为主,力劝降曹。张昭说:“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
文臣的直觉反应,曹操的百万之师无人能抵,降曹保江南,好像是唯一选择。
武将以程普、黄盖为主,程普说:“吾等自随孙将军开基创业,大小数百战,方才战得六郡城池。今主公听谋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耻可惜之事!吾头可断,誓不降曹!”
为什么文臣武将看法不同,这就像一个人花钱买了票,另一个人没花钱别人送的票,面对突然天气暴风雨,买票的人会坚持去看演唱会,送票的人更容易放弃。这就是“心理账户”的理论,自己付出努力的事情在心理中价值更高。
-2-
鲁肃私下对孙权说:“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问:“何以言之?”肃答:“如吾降操,当还乡党,累官不失州郡;将军降操,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
鲁肃说出了孙权的心里话。这就是前景理论。即人们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确定的收益;而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人们往往会选择“赌一把”。并且人们有损失厌恶,对损失比对获得要更敏感得多。
对于孙权,厌恶失去车骑!厌恶失去地盘!因此直觉上更倾向于抗曹。而鲁肃的做法则相当于书中提到的“事前验尸”的办法,就像马云经常找高管开会讨论阿里巴巴是如何倒掉的一样,事先讨论失败,可以让我们理智地进行决策。
-3-
诸葛亮会见周瑜,周瑜表面上主张降曹,孔明说:“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好色,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曹植作赋,《铜雀台赋》,曹操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原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
这就是禀赋效应,汉天子可许公主和亲,但一旦成为自己的人和东西,就显得格外可贵,神圣不可侵。
就像你买了房子以后,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总是觉得房子越住越喜欢,不愿意轻易按同等买入金额出让。
-4-
孙权召集孔明、周瑜进行商讨。
孔明说:“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
周瑜说:“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
权矍然起,下定决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
因此,机构要比个人更容易犯规避错误,因为机构的人多,自然就会思考得很慢,也更有能力按规则行事。
另外机构可以制定和有效使用检查表,还可以深入开展,比如参考类别的预测以及“事前验尸”练习。
机构帮助孙权做出了理智地思考和合理的决定。
-5-
孙权思想斗争、最终作出联备抗曹的决策过程就是思考快与慢的相互作用。
当然并不是我们读了这本书,孙权知道了这些道理,就一定能决策正确。
但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它就像一扇窗户,通过它,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至少知道对在哪错在哪。我们会发现人类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第一步识别自己,第二步认清非理性会迟钝,会启发思考,会产生直觉谬误,第三步了解辨别二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