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享受双重生命成长,是教师职业的独特幸福
各位老师,什么是“君子”?“君子”幸福吗?教师的独特幸福在哪里?教师自身的素质与君子养成又有怎样的关系? 近日,在2019第四届“君子养成”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做了以“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为主题的演讲,娓娓道来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家的幸福观,今天让我们共同分享来自《中国教师报》的文章《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享受双重生命成长,是教师职业的独特幸福》。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发表演讲
君子坦荡荡,就是幸福
叶澜教授在演讲中指出,按照说文解字,“幸”是吉而免凶,“福”是佑也。新华词典中所说的幸福是生活境遇愉快美满。如果按照“大白话”讲就是称心如意,平安健康。在心理学中,按照马斯洛的分析,能够做到自己所追求要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自我实现,就是幸福。
幸福不能用理性来解释,但能用感性来体验。叶澜教授也有着自己的幸福观。她认为,幸福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对于个体而言,因需求、发展水平、期望目标的不同,所能认识、感受和追求的幸福也各不相同。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幸福有不同的目标和体验。社会不同职业的内容规定,使从业者能追求和获得不同质的幸福。
君子是幸福的。叶澜教授说,“我最喜欢孔子讲君子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让每一天都能坦荡荡地面对这个世界,这个就是幸福。”
在叶澜教授看来,“君子坦荡荡”有几层的含义。首先君子是真实的,可以不说话,但不说假话。叶澜认为,“我们老师跟学生也是这样的,只要你真诚,孩子会懂的。”第二层次的坦荡是善良,负责任,答应的事情就得尽力量去做。高一步的层次是智慧,无论是对外,还是对人对己,君子善用综合性的思维,根据环境变化而思考,遇到意外,能够临危不惧,想出在当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再高一点的要求是志向高远,名利不在君子的考虑之中。最后,君子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慢慢修炼,等幸福来敲门
“我们教师要追求幸福的话,要懂教育。”叶澜教授在演讲中坦言,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什么是教师可以有的幸福?教师只有对教育内在的规定性把握住了,知道了“道”、把握了“道”,按照这个“道”慢慢去修炼,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逐渐地越来越自在、越超脱,幸福才会来敲门。
那么,教师职业的内在规定是什么?叶澜教授将其概括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她指出,“天地”是自然界,也代表着科学,“人”既代表社会,又代表着人和他的活动。要了解“人”,还要了解“事”,没有“事”,天地人都无法变成个体内在。“育”是一个向内的过程,育知识、育个性、育品质。教育的“育”给人最大的一个礼物就是“让每个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教育使孩子懂得自己是谁,会对自己的生命抱着一种希望,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叶澜教授认为:“这是教师能够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一辈子受用的礼物。”
师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复合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不断接近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学是师生学校生活质量的基础性组成。教师应该是学校教育生活的积极创造者。
“在最新发布的PISA2018结果中,我们的成绩很高,但学生幸福感却不高。”叶澜教授指出,“我们希望孩子学到的天地人事的一部分,整个过程孩子应该是舒畅的,他不是一个旁听者,不是一个无关者,他是一个参与者。这样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如果学生在课堂不爱学习,没有一节课让他高兴,孩子会很痛苦。”
享受生命成长,是教师特别的幸福
“教师职业有一种独特的幸福——享受成长,而且这个成长是双重的成长。”叶澜教授指出,教师既要学而不厌,又要诲人不倦。一个是学习,一个是诲人,唯有富有创造的教育,才能实现师生复合主体生命的双重成长,而创造能带来真善美合一的幸福体验。
她特别指出,“很多人把教师看作匠心,我最不赞成,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教师是创造者,是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点燃人。”
善良心意、聪慧心灵、善享生命成长之趣,这是叶澜教授给“幸福教师”的三个定语。最后,叶澜教授祝福每位教师都能把教师的生命实践写成世上最动人的诗,让诗性成为教师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