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叫“水果”的水果,没有一种叫“人生”的生命活动
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做事,要讲良心;做人,要三观正。这句话里说的“三观”就包括了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对这三种连接我们生命的关键理论,其实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说法。
因此,有人毕生寻找其理论依托,也有人用生命去检验不同的“三观”带来的结果。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对三观中的“人生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撰写成书,名为《一种人生观》。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的内容,以“人生观”为起点。从人生真相聊到人生目的,从人的活动说到欲望,又进一步阐释了人生中如何“中和”,如何做到“通”,诗歌宗教这些在人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另外一部分的内容,则是“人生与哲学”。包含一些他在各地大学的演讲稿内容,也可以将这部分,看做是对前面内容的分解和阐释,进而让我们对“人生观”有深入的了解。
从内容来看,与孔孟先贤不同,冯友兰谈的人生观是立足当下的。比如,在书中,他讲到“成功”。他说,成功需要具备三种因素,包括才、力和命,即才能、努力和命运,只有这三方缺一不可,配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对此有一点值得特别说的是,书中所讲的“命”,并非是佛、道所言的天命,而是机会,是环境。
说到环境,我首先想到的是生活环境,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小圈子。其中最关键的,可能就是近几年比较火的“原生家庭”。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会直接、间接的改变“才”和“力”这两种因素,诚如我们常听到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类说法。有的环境让我们更加努力,这就是通过个人努力去创造了新的环境,获得新的成长机会,从而取得成功。
如果把环境继续衍生,可以讲到“大环境”,最明显的案例,就是“时势造英雄”。在特殊的时间、环境下,某些“才”会更有用武之地,这种大环境,就并非是人能够主动改变的了,只能遇见。比如,当代有很多抓住自媒体大环境,取得成功的人。
在阅读《一种人生观》之前,想必关于作者冯友兰,最能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他写的《中国哲学简史》了。而在读本书的过程中,相比“人生观”的内容,我更喜欢字里行间的哲学韵味,像是隐藏的一种辩证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大彻大悟,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清晰的人生观。
在书中,冯友兰认为:“凡我们见一事物而问其真相,必因我们是主外人,不知其中的内幕。”简单来讲,就是当我们不知道人生是什么,对人生没有一定的概念……总是为人生的所得、所失而怅然时,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走到人生里面去,这也就是书中所讲的“人生,即具体的人生”。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人生,我们的每个行为都是具体的人生。比如,“吃饭”是人生,“睡觉”是人生,“看书”也是人生……诚如没有一种被叫做是“水果”的水果,我们也并没有一种叫“人生”的生命活动,可我们每天就是在享受人生的意义,追寻人生的目的。
抛开内容深意不谈,我想,冯友兰先生在《一种人生观》中,所传递的就是一种可以包容一切的哲学观,一种以“人生”为人生满足感,而非碌碌无为、盲目探索的焦虑和慌张,是一种具体而实际的人生轨迹和生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