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笔记——进步的阶梯

如果只能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提高社交能力,那这个方法是什么?

2017-12-29  本文已影响6人  fcad6dca665a
死宅

我一直都在想,当我想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我经常看到那些特别“权威”的方案——十个步骤、一百条注意事项,只是这么多条条框框,光是看看方案都让人头疼,谈何去认真执行呢?

但凡涉及条条框框太多的解决方案,我都认为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和重点,在我心中,最理想的问题解决方案是这样的——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描述清楚,能让人一次性记住,能让人很容易就实施。

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之前我曾看到过很多种解决方案,大都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谈,什么个人形象、语言技巧、换位思考等,每个角度又分若干条细则,什么对自己要有信心啦,对人态度要真诚啦,要注意非语言行为啦,巴拉巴拉,一大堆,要么太虚根本没法实行,要么太细微、太繁琐,根本记不住。

最近我看到一个提高社交能力的解决方案,就完全不同于上述的这种,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描述的那样,这个方案就是一个描述非常简单,一次就能记住,很容易就能实行的方案。

这个方案到底是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如果我们把生物的组织剖析剖析再剖析,就会发现,所有生物都由“细胞”这个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组成的。那我们的社交活动能不能进行拆分,有没有最基础的“组成单位”呢?还真有!

最近看了一本书——《人的七张面孔》,其中就通过大量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可以拆分成很多个“基本单位”的,这个基本单位,就是一次“沟通邀请”以及对沟通邀请的回应。就像很多个细胞组成了人体的组织一样,任何两个人所构建起的关系,也都是由一次次的沟通邀请以及对沟通邀请的回应组成的。

研究表明,能正确提出沟通邀请并对他人沟通邀请作出积极回应的人,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反之,不善于发出沟通邀请,及不能对他人的沟通邀请做出积极回应的人,人际关系就会比较糟糕!

1.何谓“沟通邀请”?

所谓沟通邀请指的是任何希望同对方进行情感沟通的行为,可能是一个问题,一个手势,一本书或是轻轻的身体接触。

2.对“沟通邀请”的回应有哪几种,分别有何影响?

·积极回应。就是对别人发出的沟通信号,能够做出点头微笑,认真倾听,积极回答等恰当反应。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对他人的沟通邀请,总是积极的作出回应,他不但会收获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够始终拥有对方的好感。

·拒绝。就是对别人善意的沟通信号采取“怼”“辩驳”“轻蔑”等令人极其不舒服的回应方式。比如,妻子对丈夫说:“今天工作怎么样?”而丈夫回答:“问这个干嘛,说了你也不懂!”

如果一方总是习惯性拒绝另一方的沟通邀请,那么被拒绝的一方往往选择沉默并封闭自己。久而久之,关系必出问题。

·回避。要么直接忽视对方的邀请,要么用其他事情做挡箭牌,或说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比如,妻子对丈夫说:“我上次提的度假计划你有什么看法?”而丈夫回答:“几点了,我该去跑步了。”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回避沟通邀请,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确立,没办法融入对方。对于亲子关系来说,如果沟通邀请总是被忽视,孩子长大后特别容易悲观。

3.沟通邀请及其回应,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在《人的七张面孔》这本书中,作者和他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实验,观察了很多对夫妻的日常交流,结果发现这样的现象。

婚姻幸福的夫妻:

共进晚餐时,10钟内,彼此产生联系的次数高达100次。

在80%多的时间里,他们都能积极回应对方的沟通邀请。

婚姻不幸的夫妻:

共进晚餐时,10钟内,彼此产生联系的次数为65次。

丈夫在80%多的时间里,拒绝妻子的沟通尝试。妻子在50%的时间里对丈夫的沟通邀请置之不理。

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坏,都是由一次次的沟通邀请以及对对方的回应方式决定的。每次当一方发出沟通邀请,另一方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双方之间的感情就更近一步;当双方轮流发出沟通邀请,对方总能积极回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深厚的感情积淀,即便偶有几次分歧和摩擦,也不会影响整体的感情。

反之,不愿向对方发出沟通邀请,不能积极回应对方的邀请,这样的事情每发生一次,双方就会在自己的心灵账簿上记下重重一笔,时间长了,这笔账就会变成一笔非常巨大的死账、烂账,很多原来非常亲密的关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崩塌的。

所以,这个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假如你想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那就要重视每一次细小的沟通,当你从最小的沟通单位去努力的时候,聚沙成塔,慢慢的,你的整个人际格局就会发生转变。

归纳一下,假如只能用一个方法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那这个方法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学会善于发出沟通邀请,积极回应沟通邀请。搞定!

(编号:8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