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漫步的傻瓜》2|小心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子弹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1082/cb3a168ce0126b99.jpeg)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再次莅临财经读书汇,今天我们接着讲《随机漫步的傻瓜》。昨天我们说了塔利波和他的邻居加同事约翰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实力铺垫的耀武扬威,终究无法夯实投资水平,没有道理的自大,终究无法逃脱赔光的命运。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1082/ffb4744eaf1cd92a.jpg)
对塔利波来说,约翰的失败让保守理念再一次得到自己的认可,信念和历史经验重新回到正确的轨迹上。塔利波再也不用为活在别人的压力之下而烦恼,更不必再质疑自己的交易原则和方法。
通过这个故事老伊不禁发出一句疑问,我们能够根据一个人的表现和财富来判断他是否成功吗?有时候,能力最差的企业反而能够赚到很多的钱,有时候杰出企业家作出的决定,不比猴子扔飞镖得出的结果更可靠。
中国改革开发以后,第一批创业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能力让他们获得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吗?不是,是因为他们站到了风口之上,据老人无法考究的言论指导,当时很多下海做生意的人,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原来的单位混不下去了,被迫南下讨生活。只是没想到其中出现了一大批富有之人。
马云曾经说过,当风停下来的时候,最先摔死的还是猪。现在第一批出来创业的很多企业家,都面临着后代接班的问题。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这些人刚开始的成功太容易,不具备现代竞争思维,导致后代人根本无法顺利接班,企业的运转完全靠着创始人的威信硬撑。这就引出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幸运的人不会一直幸运下去。
接下来我们再举个例子,某富人居住社区的两个人,一位是戴维,他开有一个牙医诊所,一位是马克,现在没有工作,之前是个门卫。没有工作的马克之所以住进富人区,是因为他买彩票中了大奖。巧合的是,马克和戴维是邻居,这让戴维一直在向天抱怨不公,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获得的收入,还不如隔壁那个傻帽手里的那张纸值钱。其实如果戴维了解随机性,从存活者偏差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就不会这么气闷了。
对于戴维来说,他的收入与职业相匹配,即使让戴维重新活一百万次,他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与现在应该是是大差不差的。而马克就绝不会这样了,估计100万辈子也只有这一次能够中大奖,剩下的999999辈子都还做着类似于门卫的工作。
如果您听到这里还不是很明白,没关系,我们再讲一讲关于俄罗斯转盘游戏的例子。这个游戏在上一本《周期》里面提到过,大概意思是说,一个左轮手枪可以装6发子弹,如果企业大亨与穷人对赌,说只在左轮手枪中装一发子弹,然后对准穷人的头扣动扳机,活下来就有1000万可以拿,活不下来,嗯,活不下来有没有钱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假设25岁的人一年玩一次俄罗斯转盘,他要活到50岁的概率很小,不过如果有很多人,比如几千个25岁的年轻人在玩这个游戏,那么应该会有几个人活过50岁。这些能够活下来的人肯定是非常富有的,但如果给你两个人生路径来选择,一个是当玩俄罗斯转盘幸存下来的人,一个是当技术娴熟的牙医,你会怎么选择呢?很显然,只要不是脑袋坏掉了,肯定会选择后者。
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很多人不会选择去当牙医,反而喜欢将运气看作是命运的垂涎,因此特别羡慕那些靠运气获得不菲财富的人,因为人性本身就是贪婪的,总想着不劳而获,这就是那些赌徒宁愿倾家荡产搏那个小概率事件,也不愿意踏踏实实学习生存技能的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1082/d7189941d75030a6.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1082/fd0eface133f7f67.jpg)
要知道,现实生活比俄罗斯转盘要邪恶得多。它不仅常常射出要命的子弹,而且它的弹夹可以装有几百发,甚至是几千发子弹,也许一个人试过了几十次都相安无事,就忽略了那颗随时可能射击出来的子弹,误认为自己很安全。
这个例子用在经济上再恰当不过了,在过去的100年里,经济历史上最让人记忆犹新且破活力极大的经济危机只有两次,一次是1929年的大萧条,另一次就是08年的次贷危机。换句话说,如果以此作为样本来统计的话,明年出现经济危机的概率为1/50,可一旦在未来的49年之中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的话,大多数人就很可能就会认为经济危机不会再发生,误认为自己的投资很安全,殊不知第二年这些投资人可能就要沦落到在家门口抽烟了。
作者说他有过两个老板,这两个老板做人做事的方式截然不同。第一位老板叫做肯尼,是一个非常正经的人,顾家,能言善辩,并且看起来特别冷静。肯尼的穿着十分保守,唯一能够纵容自己的可能就是大一条色彩亮丽的领带,同时肯尼特别擅长与他人打交道,懂得怎么在公司层层向上爬,这样的特质让他在公司蹿升的很快,哪怕他对金融衍生品一窍不通。
作者不是很喜欢肯尼,因为肯尼根本听不懂他的随机性理论,唯一能够在肯尼身上学习到的可能就是如何在大公司里更好的生存下去。
作者的第二位老板叫做帕特里斯,这位老板与肯尼截然不同,帕特里斯喜怒无常,脾气火爆,性子很急。除了对为数不多的手下网开一面,他的拿手好戏是让部属的日子很难过,并经常处于焦虑状态。
帕特里斯着装华丽俗气,经常把自己打扮得像只孔雀。他也不是个顾家的男人,很少12点之前来上班,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帕特里斯常从夜总会给作者打电话,凌晨3点叫着作者去夜总会讨论工作。更加奇葩的是,帕特里斯会让衣着暴露的小姐参与工作上的讨论,并且让她们帮自己接听电话,以免打扰两人的讨论。
不过这个样子的老板却对作者的随机性理论很感兴趣,他让作者尽量不要放弃对随机性的研究,并且教作者留意可能导致投资组合爆炸的无形风险。最让作者意想不到的是,帕特里斯居然参加了作者博士论文答辩。
通过这事例作者想提醒我们,务必小心提防挥霍无度,“懂生意经”的人们,因为市场上筑起的坟墓中,躺的多是自称重视“财务盈余”的人。他们的结局往往不怎么好,会突然间被叫到人事处,讨论解雇条件。
老伊想着重强调一下,通常来说大公司的都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太多人都被“圆滑世故”两个看起来像是褒义词的词语洗了脑。对他们来说,企业是否能够成功,个人能力是否得到精进,都不如在人事上能言善道重要。而且这种价值观会迅速的在整个体系中蔓延,最终大家都会被这种所谓的成功所洗礼,而忘记那些最重要不可被取代的技能,比如牙医的补牙技术。
当然,老伊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向作者那样变得如此刚强,毕竟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是第一要务,不过切勿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气氛中迷失自己,忘记自己的初心,不再砥砺前行。口号喊得再好也没用,关键是能不能做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1082/fa688e70326dbd50.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1082/3c4f20472efc603d.jpg)
罗伯特希勒教授也是投资界的一位牛人,咱们经常用的那个市盈率就是由希勒教授改进并发扬光大的,投资界的圣经《非理性繁荣》中的主人就是罗伯特希勒教授。
有一次一位媒体人威尔对罗伯特希勒进行了采访,希勒表示目前的美股尤其是科技股的股价过高,结果媒体人威尔就此借题发挥,告诉所有人,听了罗伯特希勒预测一定会少赚很多钱,因为股票自他说出高估之后上涨了足有1倍之多。显然,像威尔这样的媒体人成为了很多投资大师的噩梦,大家还记不记得老伊在《周期》那本的讲解内容中提到的关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前说股市高估的那位投资经理,是不是与希勒大神的处境很像?
希勒的水平难道真的很低吗?当然不是,而且他也并非愚弄大众,给出错误的指示让投资者少赚钱。2000年股市崩盘的前夕,希勒教授做空了很多的科技股,从而赚到了很多的钱,这么看他的言行是一致的。可像威尔之流之所以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拿投资大神来开玩笑,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足够样本的检验和样本路径可能发展的思维。
就比如说现在的股市第一牛股茅台,很清楚的能够看出来,它现在高估了,太贵了,但你能说它明天就下跌吗?不会再涨了吗?说不定茅台能够涨到每股2000元的价格之上,这谁都不好说,因为未来是随机的,即便是茅台短期内涨到2000元的概率很小,那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因此根据转盘转出的结果做预言或抨击预言的情绪,正好显现了愚人的能力缺乏。
希勒显然对市场的随机结构和波动性有深邃的见解,他缺乏的只不过是与媒体打交道的技巧,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观念浓缩成了无生趣的新闻用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1082/e7bedb16167bd966.jpeg)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内容了,明天我们将对随机性做更深一步的学习,来了解一下样本及其路径的问题,请持续关注我们吧。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