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里的浮沉
设计课开始的时候,有四五个项目。现在命运大不相同,各现沉浮
创意粉笔盒已经走到第三版了。
创意书桌团队解散了。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定义真正的问题”,通过研究和讨论,发现他们的设计已经被“放书的布袋”实现了,这个布袋有许多优点,且在学生中广泛流行,既能装书,还是装笔和水杯。所以,这个团队宣布解散,人员自行进入其他团队。胡震同学认真跟随设计课,按照我的要求前行,表现出干劲和毅力,被地理老师陈勇老师邀请参加“时区轮”设计。我和陈老师讨论了胡震,认为他资质甚佳,但是组建团队比较困难,很有可能他会凭一己之力做出“时区轮”,这是我们有些无奈的地方,毕竟团队智慧太重要了。
“观景台模型”宣告失败。组长是周淑慧。她上学期参加了我的《观景台课程》,设计平台建筑,表现出积极的思维,勇敢进取和踏实行动力,缺点是难以调动组员。
这次,因为区创客节,我邀请她出马领衔做这个建筑模型,她爽快答应了。但是在开始一周的探索中颇感无力。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她不会迅速做出第一版粗糙模型。二是她缺乏团队组织力。
于是,我把她拉到一边,严肃相商:“弄清楚之后,你可以选择做,也可以选择不做。选择做,很有可能失败,你要承受,我们也会失望。同时,还是提醒你要克服短板,积极组建团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选择不做,没有关系。”但她选择继续前行。
背对我们的女生就是周淑慧,其他三个是3D打印笔队员,张老师在辅导他们辅导老师张老师辅导她几次,要她把尺寸准确下来。把图画精确,她找来尺子,上六楼平台,弄清楚大小尺寸。平台上要放一些健身器材,什么形状的,尺寸多大?她百度,无果,挺沮丧。我建议她安排给队员,她没法安排,还是自己做。后来,张老师就辅导不动了,因为她总在画图,不见模型。我跟张老师沟通,随她吧,不给她压力,做到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吧。
我和3D打印笔团队沟通,帮她找了三个队员,他们先后参加了三四次,也打印了一两个座椅和健身器材。
这个周末,3D打印笔队员没来,她在做设计,并自己打印。我很奇怪她为什么不去做底座。然而建筑模型整体迟迟出不来。
本周末就要完成,她还未做出第一版。今天她到我办公室,谈她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苦衷。蹲在我桌下,一脸苦相。
我感觉自己有些残忍,但还是明确说:“马上要申报作品,你的第一稿还未出来。你这个作品停止吧。”
她说:“好吧,确实也没做出来,这个项目算是失败了,挺对不起您,对不起原来《观景台课程》团队的,梁炜轩还说要去参展的。”
我说:“其实,你这次小组建设还是有进步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你没有这个意识——先搭框架后装修。我的整体结构意识就很强,先把框架做起来,具体细节以后再慢慢添加。”
她忧伤地听着。
我也挺无奈,觉得自己肯定做错了什么,我说过,设计课不能让失败成为不幸,应该让失败成为成功和成长的沃土,在这个项目上,我没做到。
我讷讷地说:“也许你下次会做好的。”
周痛苦地说:“没有下次了,我到高三不会再做了。”
我要周来看观景台,因为这里长了很多含羞草,来了许多蜜蜂。观景台似乎不需要人设计了。她本来约了3D打印笔三个队员的,她要我打电话退掉,然后她回教室学习去了。
此刻,我也是无奈和痛苦的。
三四个小时过去后,我想到复盘,这个项目还是需要复盘的,我可以邀请周淑慧,3D打印笔的队员,三四个人一起复盘:
1.陈述过程。
2.陈述进展。
3.讨论问题和困难。
4.讨论收获。
我想这样复盘,能较好地化解失败的痛苦。
我在想:
第一,设计,是一种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要设计并做出一个新东西,哪那么容易!失败是常事,在不断失败后才能做出一个新设计来。爱迪生做钨丝灯失败了999次呢。设计出来的东西如果要开发成商品更是千艰万难,创业是九死一生。设计需要面对大量挫折,需要攻克难关,需要勇敢面对不断的失败。
所以,龙华中书院黄博士的设计思维课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在玩,能迅速做出第一版,让全班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挫败感(真正做项目时应该会有)。而我的设计校本课程,让大部分学生有挫败感。这就是体验差异。
第二,产品的迭代需要比较好的工具和物质,当然,更需要良好的迭代意识,没有这个意识,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有这个意识,在校内外总是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的。
不仅有同一产品的迭代,资质甚佳者还不断设计新产品,有不断投身于设计的兴趣爱好。邹雨和黎逸鹏都有这样的兴趣,他们做完这个作品,还想着继续做其他作品。这个作品不成功,也会获得经验和教训,带着经验和教训进入下一次设计。而周淑慧同学没有。
怎么帮到周淑慧,我挺难的,目前想到的是复盘。她还不一定愿意。拉长生命时间线也是一种办法。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让她在痛苦中呆一会儿了,或许她自己也在想办法。
还有以后,设计课如何升级,我也要琢磨。
我暂时想到的一点是,如果设计课有两三个老师就好了,可以一起磨课。目前有陈勇老师刚加入,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