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术文献的阅读

2022-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尊道贵德Layla

主讲老师曾娅洁

在学习了文学作品、新闻作品的阅读之后。这一节重点探讨一下学术著作的阅读之法。阅读是我们能够推进写作的基础,尤其是学术著作的阅读。如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费孝通《乡土中国》等,能够开拓我们的学术视野,启迪我们的思想,更是我们模仿学习写作的经典蓝本。

接下来我们将从阅读经典书籍的方法论上,给大家讲述对文献的反思与利用,使之学为己用。具体的我们从4个方面展开。

一、文献如何选取、管理?

二、文献如何阅读?

三、文献如何思考?

四、形成读书笔记

一、文献如何选取和管理?

1、选取文献

A.带着“目的”选择,明确需求和你的问题。

B.我们要通过文章的目录去选择。

C.通过文献的关联性去选择。例如,同一个领域的,同一个作者,或者同一个关键词主题词,这样去选择。

D.通过辨别内容的优劣去选择。如何辨别呢?包括出版社、专业杂志期刊、学术大牛、文献的印刷版次、业界评价、读者评论等,都是判断内容优劣的一个角度。

2.管理文献

如何去管理我们所收集到的文献呢?

(1)建立文献目录/清单

将书名、作者、年份列出,形成清单。

(2)对文献归类、建档

利用电脑文件夹建档。按主题、关键词、内容等划分不同的文件夹,保存文献,以便日后查询。

(3)随看随记

我们看文献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边看边记的习惯。尤其要标明内容出处。对文献的选取管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形成规范的文件收纳意识,为文献的阅读打下基础。

二、文献的阅读

我们来进一步讲一下文献的阅读。有一位学者叫张五常,他在提到我们的“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

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

沿着张先生的思路,我给大家提出了四点文献阅读的要求。

1、泛读、多读

2、精读

3、选择性阅读

4、辅助性阅读

第一个泛读和多读是广泛的阅读,是掌握信息、筛选内容的基础,也是我们阅读的第一步。

第二个精读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抓住文献的“核心”--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经过以及研究结论。

第三是选择性阅读。首先如何取舍你的内容呢?那么第一个从书籍的选择上,不要求面面俱到,根据你的需求目的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做进一步的阅读。第二就单本书而言,通过查看文献目录、序言/前言、总结/小结、后记的方式进行选择。

4、辅助性阅读

借助其他学者对该文献的解读来学习。

三、文献如何思考?

我们探讨一下文献要如何思考?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做进一步的思维锻炼。也就是说我们要在阅读后形成自己的思考。如何形成自己的思考呢?

首先 复述主要观点结论和存在的问题,是对一篇文献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的复述。

第二是反思,对文献内部的论证脉络、逻辑结构加入个人思考,并予以个人观点的表达。发现文献“漏洞”,思考对现实的作用等。

第三是与他人交流,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去获得新的思修和观点。

第四 我们形成一个读书笔记。所说的读书笔记,应该是能伸能缩、长短自如的。而且不能变成简单的抄书,而是对重要段落的摘抄。或用自己的话复述主要的论证和观点,使之成为你自己的财富。

1、摘录

选择性的“截取”,并明确标注。

2、记录心得

只要有所感悟的都可以记录在案,留待以后使用。更进一步的说,就是一段时期的阅读之后,可以将这些零碎的心得稍加整理,使之成文,则更有利于长时间之后的回看。

3、学做思维导图,形成知识图谱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可由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结点。而这每一个节点,又代表着与其他主题相关联而形成一个关于这一主题的个人知识库。

简而言之,思维导图既是记录、整理知识点的有效方式,也是日后查看、回忆内容的“指路”框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