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记忆
花生的记忆
雨后天晴,小区大门外的地摊上有一位大爷在卖刚出土的鲜花生,十元钱三斤。我喜欢吃生花生,没有偿就买了。哪知道回到家洗干净剥开一颗,上头的这颗花生米竟然长出了半厘米长的芽子。我接连剥开了一大把,无一幸免的都长出了芽儿。虽然我感觉上当受骗了,准备提上花生去找这位老大爷,但是转眼一想最近下雨太多了,花生长了芽子是正常的事情。算了吧,也就是十元钱的事儿了,没啥过不去的。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对于花生的习性很了解,也知道种花生的不容易。
我故乡的土地大部分是沙田薄地,土壤结构较松,适应花生的种植。其原因一是绵沙土质产的花生壳白漂亮,质量较高;二是土壤不粘不板结,花生出土的时候不会在茎根上蕨断了。因此,花生算是我们那一带的特产之一。
一:偷花生
小时候,最先接触花生就是偷吃鲜花生。生产队每年都会种植着若干面积的花生。这些花生除一部分榨了食油之外,主要是应付外事使用。比如,生产队上交公粮的时候,炒上一麻袋花生,早早的送给粮站的人,让人家能把公粮验的等次高一点,至少不压级压价,公平合理就行;再比如,带上花生去找化肥厂领导,让人家早点批给一些化肥,或者是暂时没有钱,赊账拉些化肥,到了年关生产队财务决算之后再还账。还比如,有上级领导来村里检查,县里的电影队来放映电影,农机站的拖拉机来村里犁地,工作队下乡,招待这些特殊的人,乡下没有其它的好东西,就拿这个土特产来招待招待。由于生产队种植的花生不分给社员,所以,人们对花生很稀罕,特别是我们孩子们,到了七八月里,总是在花生地边游来游去,就像偷西瓜那样,瞅准机会拔几个花生秧,然后跑到避静出吃起来。
偷花生也是讲究技巧的。那时候的花生秧,是铺地生长的老品种。不像现在的“一把抓”。所谓的铺地花生,就是花生蔓的枝条四面伸开着,一般有四五条腿,它生长的非常分散。五六月的时候,花生蔓就开出一朵朵小小的黄花,有黄花的蔓腿下面就开始扎根子,我们叫它是扎纤子。纤子扎到哪里,哪里的土里就生长一颗花生豆。这样的花生蔓由于分散,正秧子下面并没有花生豆,因此拔花生的时候,需要用脚在花生蔓周围使劲的踩一圈,然后再抓住蔓子拔出来。花生被拔出来之后,稍微抖落下沾在上面的浮土,雪白的花生就会一揪一大把。花生地的地头地尾,经常点种着高粱。这青纱帐无疑是我们偷花生时的藏身之所。星期天,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说是去割猪草,其实主要是去偷吃花生。我们常常隐身在高粱丛里面,朝花生地里探头探脑。如果看到地里没有大人了,就赶紧窜出来,在花生蔓上噔噔噔的猛踩几脚,然后拔出来又返回高粱地。到了九月底,生产队的花生出土之后,还得连蔓带豆在地里晒干载回来入场,再把它拍打出来扬干净后归仓。在地里晒花生一般需要七八天,这又给了孩子们偷花生的机会了。只要看守花生的人不注意,我们便悄悄的溜进地里,三下五除二的扯上一抱花生蔓就跑了。然后找个偏僻的旮旯地方,再找来一把干柴火,把半干的花生蔓架起来烧烤。待花生蔓燃尽,花生就熟了。大家经常吃烤花生吃成了黑嘴巴,麻乌脸,样子十分的可笑。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凡农村长大的孩子,都干过这种勾当的。
二:拾花生
拾花生也是家乡人那时候每年都要经过的一场“歼灭战”。花生出土之后,花生地的土壤里,避免不了要残留一些落花生。生产队便把花生地划成条块,分给社员们给自己拾落花生。这些花生地,被社员们用耙子翻来覆去的折腾了无次数,但是毕竟像土里刨金子一样难,一天到晚也拾不到多少花生。自己队上的社员刨了几遍之后便放弃了。随后那些没有花生地的,远道而来的外乡人,还会跟在我们屁股后头,一遍又一遍的在花生地里刨来刨去的。花生地还有地老鼠窝,地老鼠窝里攒着不少的花生。有的人善于挖地老鼠窝,一窝最起码能挖出五六斤花生呢!
其实,对于生产队来说,社员们拾花生这是一取两得的大好事,等于深翻了土地。花生地复播麦子时,不需要像其它闲置的地那样深翻,直接上粪浅浅的犁一下,就可以种麦子了。那时候凡是第二年麦子长得好的地,不用问都知道是上年的花生地或者是西瓜地。因为花生地里土壤松透气性好,西瓜地上年施的牛粪多。
我们孩子拾花生是根本刨不动的。刨不了几下就开始偷懒了。任凭大人怎样吆喝,我们也坐在柿子树下贪玩不予理睬。几个小伙伴一人手里拿一个葡萄糖玻璃瓶,里面是水,把花生米装进去,上下摇晃着看花生米在水里上下翻滚着。外乡来的人比我们更加稀罕花生。他们有的在我们村人后面,辛辛苦苦地刨上半天,也拾不到几颗花生。只好泄气的坐在树下休息。我们玩耍玻璃瓶的时候,他们对瓶里的花生米不时的投来贪婪的目光。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瓶子塞弄开了,几粒花生米撒到了地下,一个外村的老大爷赶紧过来捡起了沾满泥土的花生米,在衣襟上擦了擦装进了口袋。他说,回去了让他孙子吃。看着老人家可怜,我干脆把瓶子里的水倒掉,将里面的花生米全给了他。
土地下放之后,农民有了种地自主权,花生面积很快多了起来。那些在大集体时不允许种植花生的村子的农民,也有了自己花生地,从此再也没有外乡人来我们村拾花生了。
三:摔花生
摔花生,是一种及其简单的让花生豆和花生蔓分离的办法。
土地下放之后,故乡的家家户户都种植上了花生。那时候我们这一带的粮食作物主要是麦子,玉米面积很少。棉花和花生属于经济作物。棉花投工大,不易管理。花生是一种一收,中间除一两次草就可以了。因此乡亲们那些年地里种植的都是以花生为主。
花生收到家以后,首先就是把花生从蔓上分离出来。如果一把一把的摘,显然速度太慢。于是,最初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摔花生的办法,后来大家都如此效仿了。摔花生就是把一个小板凳放倒,手抓一个花生蔓,把整个蔓捋到一齐,让一嘟噜花生豆吊出来,然后猛地在小板凳腿的空间接连摔打几下,花生豆就全部脱落了。再把零星的长在根茎最近的花生摘一下。一棵花生蔓十几秒就摔光了。那时候,每到九月中旬的晚上,村子里到处都是噼噼啪啪的摔花生的响声。一家人不论白天出多少花生,晚上都会加班加点,在电灯光下把它摔打完。第二天再出晚上再摔。出了一天花生的人,已经很累了,但是还要这样抢时间。为什么呢?一是花生蔓捂上一夜,花生的根茎就丝蔓了,丝蔓的花生根茎缠性大了不好摔;二是抢时间把花生分离出来,第二天就可以晒了。农民干农活就是这样,能赶时间就尽量赶。今天的事绝不会推到第二天去做的。
做为小孩子,都得参与家里的出花生,拉花生,摔花生的活计。到了晚上摔花生的时候,小胳膊小腿已经很累了,但是在大人的被迫下,照样得熬夜摔花生。我记得那时候晚上摔花生时,经常瞌睡打盹,有气无力的抡着小胳膊,有一下没一下的摔着花生,有时候累的瞌睡的只打哈欠。每当看到我这样,奶奶便让我去睡觉,她跟爷爷再摔一会。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们,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人人都是摔过花生的。
四:打花生
打花生,其实就是剥花生皮的一种方式。
我的故乡是远近闻名的花生种植村。土地下放之后,乡亲们又恢复了大集体时代以前家家种植花生的传统。在人们公社时期,不少的外地人就知道这里的花生好。实行联产承包制后,由于市场的需要,家家户户都开始种花生。外地人每到冬季就来这里收购花生,后来他们嫌带皮的花生销路越来越窄,开始收花生米。于是,人们根据客商的要求给他们提供花生米。刚开的时候,是手工剥花生米,效率很低,而且长时间地剥皮拣豆,人人手指头都剥地又肿又疼。于是,几年后剥花生的方式不得不开始改革。
刚开始的时候是推花生。就是把花生在地上铺上一层,然后把蒸馒头的篦子用一根棍子绑牢固,把篦子放在花生上面,手持木棍来回推动着。推上一会就有一部分花生破壳而出。然后把花生连皮带豆揽到簸萁里簸出花生米,之后把没有破了壳的花生继续用篦子推着,直到花生米全部脱落出来。这样的工作方法虽然比手剥花生轻松点,但是速度还是不太快。一家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花生,半个月也不一定能脱出来,经常耽误了商机。于是,后来就有能人发明了打花生的木榨子。
花生榨子由几片木板做成。上面是平面,下面是半圆形。两片上面平行,下面呈半圆形的木板的底部,由一根根的铁棍连接着,铁棍之间的缝隙,可以把脱掉壳的花生米漏下去。整个榨子看上去就像个漏底的粗筛子。榨子的中间横穿固定着一个木轴,木轴带有两扇摇起来可以顺着榨子内的弧度,上下摆动的木板。花生倒进榨子后,两个人一边一个,摇动木轴外的木把,花生就在里面反复地摩擦着,随后脱出来的花生米就从铁棍的缝隙漏了出来。花生榨子的发明,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加工效率,一天可以脱出来一百多斤花生米。脱花生的时候,还得适当的给花生上洒点水,花生湿润了才不会在摩擦的过程中被搓破。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故乡的农民们先是发明了手摇花生榨子,减少了手工剥花生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脱花生壳的速度。人们称这为打花生。后来,随着不断的发明改进,又有了电机带动的花生剥壳机。九十年代,随着随着黄河沿线花生产业的兴盛,有人立地栽桩做起了收花生,打花生,销售花生米的生意。乡亲们花生收获后,把带皮的花生送去卖了就行了。九十年代之后市场的花生米,都是花生剥壳机打出来的。
五:花生停种
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我的家乡不再种植花生了。为什么呢?这是禾鼠糟蹋的过。
种植花生,最担心的就是禾鼠刨花生。禾鼠是一种繁殖特快的田鼠。凡是有花生的地方,都少不了有禾鼠在活跃。老百姓称禾鼠为害货。禾鼠是当年十分猖獗的害虫之一。我八十年代后期在一个乡镇工作,据调查,一亩花生地或者是苜蓿地,平均禾鼠量高达五十多条。按一条禾鼠糟蹋五斤花生计算,一亩地一年就被禾鼠吃掉二百多斤呢!我干过一年的防鼠治鼠管理员,一年经我手发放到村里的禾鼠夹子就有两千多个,禾鼠药有上百斤。
花生是豆类作物,禾鼠特别喜欢吃,一旦扎下纤子开始结果实,禾鼠们就闻风而动了。尽管人们使劲了招数,又是下药,又是下夹子,又是赤日炎炎之下撵禾鼠,但是还是根治不了禾鼠刨花生的大问题。特别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花生的品种换成了现在仍在延续的“一把抓”,一把抓花生结果集中,产量也高,但是更有利于禾鼠对它的危害。在禾鼠猖獗的年份,我家乡的花生在收获前的半个月左右,所有花生蔓的下面都被掏空了。人们走进花生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绊绊磕磕,几乎没有一块平地。拔出一棵花生蔓,整个蔓子上面只有几颗秕秕花生了。乡亲们心疼的说,这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了。不得而已,我家乡的这项农作物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就停止种植了。花生停种之后没几年,也不知道啥原因,禾鼠却越来越少了。直至到新世纪前后,走进田间已经看不到当年禾鼠到处乱窜的现象了,现在想找一只禾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尾声
这些年,花生早已成为了让人们眼饱的豆类。一年四季时时都有。虽然我家乡的人现在重视苹果,不再种植花生了,但是来自河南和其它地方的花生完全满足了市场。我们当地也有人零零星星的种植着一点,他们为的是早早卖个新鲜,能讨个好价钱。与其它水果干果比较,花生价格确实不贵,任何人都能买得起。当年的孩子偷花生,大人拾花生,花生地里撵禾鼠,灌禾鼠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