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你走的那天竟然是团聚的日子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4人  王怀花98

这是一篇一年前就开了头的文章,但后来各种原因也没有完成,也许是灵感不足(关于写作我是真的相信灵感的),更简单的只是因为懒惰吧。神奇之处就在于恰好一周年后,同样的情感再次浮上心头,也恰好手头没有其他杂事,那就静坐下来,回忆一下一年前的那一天吧。

“大人小孩最齐全的场合,竟然是这种丧事的场合。看到了久违的蓝天,久违的星空。心里感慨颇多。”这是一年前那个夜晚,我敲下的开头。

那天是外爷去世第二天守灵的日子,按照农村的习俗,人去世埋葬前家里要请打太司的唱一晚上,锣鼓唢呐奏哀乐,据说场面越热闹人就走得越舒畅。于是外面锣鼓喧天,我和几个姨围坐在棺材旁边,她们都哭得喉咙沙哑,说不出话。

我走出灵堂,到外面场院的一个角落,那边的人声嘈杂使得这个角落分外寂静。我抬头看天,这是一个晴朗的冬夜,月明星稀。我看着那边进进出出的人们:有来帮忙的,有来悼念吃酒的,有真心悲痛的儿女和兄弟姐妹,也有不谙世事尚不明白生死的重孙。这么大的场面,这么齐全的人。而促成这次重聚的竟然是外爷离世这件事。一如一年后的今天的重聚。

我的思绪飘了很远。

外爷和外婆原来住在山上老家,儿女都成家了,陆续搬家到镇上了,接他们同住,他们总嫌楼房住不惯,没有老家自在,每年也就在孩子家呆上几天就又回去了。那时候每年过年子女们都带着孩子回去看他们,过年就是团聚的日子。

后来外婆去世了,都不放心外爷一个人在老家,几个舅舅商量着接他同住,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大概是觉得孩子们都忙。大儿子一家常年在外,镇上的房子都没住;二儿子是重组家庭,磕磕绊绊也不少;小儿子一家都在市里。几个女儿倒也想接他,但都被他回绝了。最后舅舅商量着在镇上租了一间房,让他自己住。

各种家电一应俱全,吃饭可以在外面买着吃。但他是从饥饿的年代过苦日子过来的,俭省的很,哪舍得花钱买饭吃呢,于是就自己做饭,可他以前都是外婆照顾的,哪里进过厨房,都是外婆把饭端到面前吃的。现在却要自己做饭了,好米好面好菜也自然是做不出好味道的。

妈妈每次回去看他都要包好多饺子、包子,做好一些菜放在冰箱里,简单加工就能吃。住在临近的几个姨和舅妈也常常做了好吃的给他带过去,但他总是拒绝。都说“老小,老小”,外爷老了,愈发像个孩子,敏感、多虑、有小脾气,有好几次因为吃饭和大姨都吵起来了。子女都说他那么大年纪了还一个人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无论孩子们怎么说,他都坚持要自己住。

外爷爱看电视,不喜欢换台,一个频道可以看一整天。外婆还活着的时候,每年这些外孙回家都要跟外爷抢遥控器,一到广告时间,孩子们自然是按耐不住换台了,总听见外爷说:“哎呀,你们这些孩子不要总是换台,一会儿就错过了,一个都看不完整”。孩子们自然是听不进去的,何况还有外婆声援:“你说你都多大的人了,还跟孩子们争电视,他们一年能来几回啊?就让孩子们看吧,他们走了,你再慢慢儿看”。

外婆是个慈爱的老人,她一辈子待人温和善良,从没跟人吵过架。外婆走后,外爷更是整天开着电视,大抵是想让空荡荡的房子不至于太安静吧。

有一年冬天外爷在我家,电视开着,他坐在沙发上,双手撑着拐杖,头一点一点的,他睡着了,叫他去床上睡,他不听,偏就那样坐着。那场面让我想到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该有多么孤单啊。

外爷活着的时候子女常说他没有外婆暖心,说他自私、小心眼还脾气大,不体恤别人的难处,可外爷走的那天,他们还是都哭得没了力气。他纵使有千万般不好,也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受了很多苦楚,把他们养育成人的。他们后悔听了外爷的话让他自己住,他们后悔没有为他做每一顿饭。

外爷共有五个女儿,三个儿子,女儿家都有两个孩子,儿子家都有一个,所以外爷共有13个外孙、孙子。外爷老了,子女都大了,也都有了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家庭大了,人也大了,各自都为自己的生活忙碌。

老照片

外婆去世,外爷搬到镇上之后,孩子们每年过年也会回去看他,但也许是交通方便了些,大家不再约在一起去了。可能今天这个女儿去看他,明天那个孙子去看他,欢聚一堂的场景没有了。没想到竟是他的去世把在四面八方奔波的后辈们召回来了。

今天是外爷去世一周年,后辈们都赶回去烧纸了,尽管心情沉重,但亲人难得的相聚让这寒冷的冬日多了点温度。

我看到坟前的野草齐腰深了,门前的大槐树分外萧瑟。一年之后,父母离去的痛苦也在生活的琐碎中渐渐变淡。儿女们在一起合影,一面怀念天堂的父母,一面感恩亲人的团聚。

我想外婆外爷一定在天堂团聚了,因为我总梦到孩子们在院里玩,他们在太阳下晒暖暖,满脸慈爱的笑意,一如我的孩提时代。我相信这是他们在给我托梦告诉我,他们在天堂相聚了,我们要放心过好自己的生活。

谨以此文献给我怀念的在天堂的外婆外爷!

亲爱的外婆外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