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的事业刚刚开启
教室里,启动学生“自我关注当下的感受”,查找资料答疑解惑的流程
家庭里,开始剖析爸妈一起生活的原动力——彼此与对方父母类似,有各自长辈的潜意识影子——协助父母更好地相处——死心塌地地以对方为唯一亲人而一起生活——(避免迷恋子女)
家庭里,开始意识到包容在“让家人安住于当下”的重要性,——任何个体,都是在环境中的人事物的扰动下调控潜意识,激发起与环境契合的言行——我作为妻儿环境的一部分,积极、正向、包容、共情,乐观、善思、勤变,适群、护私(善于护佑自我)——在他人允许的界限之外、在自己允许的界限之内,保护自己的气场,尊重他人的气场……
授课上,老年大学的课是起点,是试金石,是练兵场,是促学营,是“金招牌”——是我有生以来首次长期系列化对外(且对象全是有知识、有文化、善思考、有主见的老干部居多)授课,与原计划的“分享幸福家学问”“开拓心护师培训”的初衷相去甚远——幸福家的家庭教师培训,倒反而有些渐行渐远……
个人调控上,生命运动断断续续常做常新,屡有斩获,环境:父母、妻儿、同事好友、亲人熟悉的人和事,激发唤起老油条、旧经历、诱惑自己保有原来的状态——能量振频低,情绪反应慢,情感 细且滞,思路旁支少,办事一根筋,言行老一套——我允许自我依当时(当日)的情境需要,选择生命运动的形式,暂时放下“天天定时定量”的正常生命状态调控的运动欲求,保证每天、每周、每月持续运动,最低要求:每周不少于五次@
咨询上,小学(一年级至五年年),初中(初二初三),高中(高二,高三),原因各不同,根子都在“家”——父母是孩子问题的原初的启动点,孩子只是在“家庭家长——父母或最重要抚养人”的有形无形有意无意的“推动”下,成为“带病的羔羊”,孩子生病,父母吃药——家庭夫妻序位错误,孩子站得比父母高,妻子站得比丈夫高,一方抛下对方(夫妇中另一方)“挤兑”(黏)孩子……一方痛苦地乐做对方(夫妇中另一方)“厌恶的家长”……咨询,95%是成功的
当下,20190112,新的起点:让更多人知道:有人在操心TA们闹心的事,他们的困扰有人知道——确实存在“逢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可能;烦恼源于当事者某方面信息的不是,课程照顾需求者各方面、各层次信息的缺失,弥补之,助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