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大概念的撰写三误区

2023-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罗春发

        今天阅读了刘徽老师的《大概念教学》中的“单元大概念的写法”部分,对单元大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大概念的教学目标包括四个部分,即素养目标、单元大概念、具体单元目标和其他具体单元目标。从写作顺序来看,可以先写单元大概念,再匹配相关的具体单元目标和其他具体单元目标,最后再来写素养目标,这是因为素养目标是建立在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之上的。因此,单元大概念和相应的具体单元目标的撰写是重点,也是难点。当然,如果素养目标非常明确,也可以先写素养目标。    

       单元大概念是一种预期学习结果。它的主语也是学生,动词是“理解”,因为所有的单元大概念配套的动词都是“理解”,所以为了方便就省去了“理解”二字。在单元大概念写作中,常常会有如下三个误区:      

       误区1:大概念就是单元的主题或论题,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可见它的形式有三种,即概念、观念和论题。但我们同时提出,一般只有人文艺术领域的高位大概念才会用论题形式,因此这种形式是不常见的。大概念更为常见的形式是观念和概念,因为只知道论题或主题,并不能促进人的理解。    

      误区2:大概念就是要高度概括。大概念具有抽象性,但并不等于说越抽象越概括就越好,知道“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无助于理解小说,更不用说提升鉴赏和创作小说的水平了,因此这种表述尽管概括程度很高,但对于单元来说过于宏大,包含的信息量不够。    

       误区3:大概念就是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在真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专家素养,写为“能做……”,而大概念则反映专家思维,写为“能理解……”。具备专家素养的前提是形成了专家思维,所以大概念是素养目标的内核,两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但两者依然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