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艺术品

康熙青花瓷的产生背景是啥?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荒唐忆梦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天青色的烟雨诗意中,青花瓷如温婉的东方美人。周董的一首《青花瓷》历经时光检验还是有着出色的意境和足以绕梁三日的旋律。事实上,这青花瓷的美貌比方文山所描绘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朵青花,在时光中不老,它跨越时间的河流,跨越王国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被收藏、追捧,成为中华文化的使者,但青花在华夏真正成熟的时期以及它的由来,却并不被人广泛熟知。

康熙青花瓷的产生背景

1644年,清王朝定都北京。随着清初顺治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初步稳定,至康熙时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而康熙皇帝本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潜心于汉文化的同时学习和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技术,各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在瓷器的生产烧制方面,清政府首先于顺治二年宣布:“除辖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价。”废除了明代以来的匠籍制度。

而后又于康熙二年实行“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这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和工匠在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上的束缚,促进了陶瓷业的长足发展。

但由于瓷器的主要产地江西,一直处在南明抗清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再加之康熙十三年(1674年)平三藩战争的影响,陶瓷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景德镇首先恢复了御器厂,陶瓷生产也逐渐走向正轨,而后又实行了将一定量宫廷官窑瓷放置于民窑里最好的位置中烧制,即所谓“官搭民烧”。

这种烧制方式的实行,使得民窑烧造技艺有所发展。另一方面,民窑瓷器也同样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康熙民窑瓷器以青花瓷为主,与官窑瓷器相比,虽然总体质量逊于官窑,但在艺术表现上,它不受形式上的约束,且勇于探索,大胆创造将实用与观赏融为一体,绽放着旺盛的生命力。

官窑瓷器的烧造,虽有种种限制,但由于宫廷的财力和威信,优秀的工匠常被聚集起来,在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指导下,表现出他们对美的理想,创造出美的作品。

正如《清史稿》卷五O五中记录的那样:“参股今之式,运从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各极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稚鸡牡丹纹凤尾尊

康熙年间烧造的瓷器,品类之盛,数量之多,流传之广,蜚声海内外,可谓空前。

例如十七世纪末的德国国王奥古斯特·斯,特别喜爱中国瓷器,他曾买过约两万余件中国瓷器,并且亲自为这批瓷器编号入库。

这还不够,他立志要效仿中国烧制瓷器,因为烧制致力于藏品出手131-0171-3004秦先生瓷器需要特殊的土,当时德国还没有这种土,他便下令四处寻找,并参与设计瓷器样本。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烧制成功了。

现在非常有名的德国麦森瓷器就是这位喜爱中国瓷器的德国国土领导研制的。

这位外国国王尤其偏好康熙青花瓷,他曾经用他军队中的一个兵团向奥地利国土交换了一组清代康熙青花瓷器。

这组瓷器,至今仍保留在德国;它们包括两个大罐,两个瓶和一个尊。这里借用瓷器鉴赏家耿宝昌的话来形容它们“我曾见过这些文物,它们确实非常精美。”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这时瓷器的生产,正如前文所述,仍以青花瓷为主,艺术成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此点亦可从古代文献中找出依据。

例如:“硬彩、清花均以康熙为极轨”,(节录自《饮流斋说瓷》中的“说彩色第四”一节)。清代人陈浏在其著作《陶雅》一书中称:“雍(正)、乾(隆)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熙)窑。然则,青花一类,康(熙)青虽不及明(代)青浓美者,亦可独步本朝矣。”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按照《中国陶瓷史》中的观点理解,那就是:从浓美角度讲,康熙青花是否一定不如所有的明代各朝青花,还可以再研究,但康熙青花却可以“独步本朝”。

因此,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以胎釉精纯,发色青翠,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这是清代历朝青花瓷器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正是如此,自清朝末年便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崇尚康熙青花瓷的浪潮。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元年青花双龙戏珠纹三足香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