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哲学:从人出发,解释一切
人的所有活动,按自主与否,分为两种:
- 被迫性活动。个体无法控制的、客观决定的。如:吃饭、睡觉、呼吸等。动植物都有这一项。 个体最原始的动力,终其一生直到死亡。为了生存下去,促使个体不择手段从外界获取必需的物质资料。
- 评价性活动。个体能控制的、主动的、反思的。如:思考、总结等。动植物没有这一项,它们只能靠本能活着。个体可以主动选择的,虽然不能选择“被迫性活动”,但是可以选择是否结束自己的生命。
“评价性活动”评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不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答案就是:个体是否感受到,肯定,通俗的名词就是“爱”。感受不到丝毫爱的人是可怜的、危险的。做好了离开人世的准备,但是在离开前会通过极端的方式来发泄愤怒,其结果一般是被执行死刑。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终其一生都需要爱、并在寻找爱。降生人世即获得了父母之爱,这是人在没有生存能力的状况下,活下来的保证;继而交朋友,获得志同道合的肯定;成年后,找对象获得男女之爱,这是能从陌生人获得的最深沉的爱。爱,如果因为各种原因而逝去,往往悲痛欲绝。甚至,通过祭祀、想象来保存逝去的爱。通过歌曲、文字来赞美爱。个体评价的第一件事情,有重大的意义。如果说“被迫性活动”是个体的起点,爱就是个体的终点。
所以,个体活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迫性活动的满足;爱。个体不管在什么形式的团体中、关系中:婚姻、离职与否、父母等,概莫能外。这2个条件的不满足,是个体痛苦的两大来源。人生就是追求二者的过程。个体自身的价值,所谓的自尊也是从这2点锚定的。个体的生存需要索取这2者,个体的价值体现在把2者给予了多少人。
有的人出生就继承大笔的财产,满足了“被迫性活动”,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工作的形式来实现。工作的选择也是两个条件:满足“被迫性活动”+爱。现实中,选择一个工作,往往是因为满足“被迫性活动”,在外部的时候判断不出来能否得到爱。在工作中能得到的爱,分为:社会之爱;行业之爱;个体之爱。个体之爱,是你继续从事这个工作的理由,没有其他。找到”个体之爱“,才有满足”被迫性活动“的可能。 找不到“个体之爱”,十分痛苦。首先在工作上不顺心,为了完成工作,就要挤占工作之外的时间。这些时间本来是可以用来寻找个体之爱的。很多人没有去寻找个体之爱的机会和勇气,只是把工作当作被迫的谋生。这种态度造成的后果,是终其一生在物质上都是刚刚满足温饱、饿不死。而且越是收入低、越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挣钱,悲哀。没有时间去寻找爱。上了年纪之后更难以跳出这个怪圈。这就是悲剧的根源之一了。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跳出这个怪圈。
“被迫性活动”的特性决定了,为了达到目的,很可能不择手段。我甚至怀疑存在过下面一个这样的时期:允许猎杀同类作为食物。每个人都这样做,世界成了地狱。经过长时间的博弈,人们建立了秩序,在秩序下创造财富而不在专注于抢夺。这样一来大部分情况下人遵守秩序,可“被迫性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侵略的事情时有发生,根本不讲任何道义。这也是悲剧的根源之一。这种情况给被害者的生存带来了挑战。所谓的圣人,像孔子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提倡“忠恕之道”,提倡爱人,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维护每个个体生存的权利,很可能已经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这就是道德的起源。道德中心主义认为,利他损己是善,利己损他是恶。“被迫性活动”自然被等同于恶了,像过街老鼠。出现过很多压制“被迫性活动”的言论。这是一对矛盾,相爱相杀。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上述,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说的。聚焦到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来帮助他们,才是这套理论的意义所在。人在发蒙之前,也就是产生疑问之前,对所经历的一切是没有任何影响能力的。有疑问,是这套理论发生作用的起点,甚而想要改变,决定自己这一生活成什么样。
在开始寻找爱之前,人的“被迫性活动”是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以维持生命的。财富必须被创造出来才会有。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只是有是不是自己创造的这个区别。除了这些“二代”之外,每个人都是要努力创造的。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潜力被不断挖掘的过程。迷迷糊糊做了一个工作的时候,你得到的财富其实是社会保障+行业保障,并没有做出你独特的贡献。换成随便的一个人,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随机性的,就是这种情况。除了公务员,每个行业都有淘汰制度的。从入行-平庸-淘汰,往往是持续一段时间的。在我看来,没有废人,每个人都是有特长的。入错行很正常,重要的是在平静期时,要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有人说:“人生是一个到达自我的旅程”,这句话是对的。过程不顺畅,特别是人们遵从社会,过早的背上各种贷款和责任,失去了寻找的勇气。这是物质贫乏的原因。一个人从只会索取-给予,就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在给予的过程种,才能够创造财富。财富也有一个度的问题,维持生命的满足之后,对于是否要获取更多的财富,大家观点是不同的。有强调继续追求财富的,有转而去强调爱的。
获取财富过程艰辛,获得爱的过程同样不容易。爱还会破裂,对人的伤害极深。各种情谊、信任、背叛、相爱相杀都发生在这一范畴。爱和财富一样需要不断挖掘潜力才能持续。
人的潜力的挖掘,其实就是人的“评价性活动”的效率更高。这同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寻求爱,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从人出发,可以解释善、美两项,但是解释不了真。真、美,是为善服务的,善是二者的终极目的。爱,往往求而不得,追求着、追求着,累了。这时候,人们需要力量、需要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