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世界里的小人物

不要见怪 不要见外

2018-08-31  本文已影响13人  俄米豆腐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平凡的世界》

这是第二次在书中感受到的时代“洪流感”,第一次是在《中关村笔记》中真切地感受到,在大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那种具有时代气息和时间车轮的洪流向我汹涌扑来。

而这次是在《平凡的世界》中,感受到的是整个大时代的翻身,好多我们不能实现的、不曾相信的,现在都逼着你去做,好多我们不曾想象的现在就这样出现在了你的面前,就如书中的田二所说:这世事要变了! 

在这种时代的洪流面前,每个人都想要去伸手抓住些什么,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无论我们怎么挣扎,我们始终追不上它,它早已消失在广袤的黄土地上,落在黑暗夜幕下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原上。但这或许没有关系吧……

《平凡的世界》其文笔性并不强,但它那特有的乡土气息,却使我深深喜欢着。我是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长大的,小时候也曾从爷爷的口中听说过那个年代特有的恐慌,那时还小,不曾去想象爷爷口中的老一辈农村、农民的过往。

但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似乎看到了那个时代、爷爷在黄土地上为生存而焦灼,为生活而奔波,一辈子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劳动

PAGE1

平凡的人们谁也不知道苦难和幸福,哪个先到,他们知道的最多的就是:你需要用劳动去改变,去改变生活,去改变命运,所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他们那个时代中或许这是最好的价值呈现。

书中自始至终对“劳动创造价值”进行了绝对而高度的赞美,村里倚靠“投机倒把”的人似乎也没有一人是正面形象。金富以小偷的身份,满银以不成器的失败者形象。在当时的大潮下竟然没有出现一个“正当投机倒把者致富者”出现。即使是改革尖锐分子,小说所赞扬的都是少安之类倚靠“创造价值的劳动”致富的人。在当时“投机倒把”是犯罪,这是时代下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在转型年代最主流的价值观,这正是小说的时代特色而非局限性。

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平对劳动的追求,也许只有在繁重的劳动中才会让他忘却自己的现实负担,而他也正是通过劳动在自己的平台上一点点改变地位。少平做小工磨烂脊背但自得其乐,想到自己实习白领工资无所事事的空虚。我似乎理解了少平的心态:劳动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更是每个人的第一需要。

安闲不是上进少年享受的状态,少平宁愿去做小工也不愿在和少安合伙烧砖,他渴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天地,即使途径非常艰辛。 

爱情

PAGE2

爱情是个很难理解的东西,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本书定义为悲情或圆满,尽管那些主要的人物结局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期盼的。就像在看到晓霞被水冲走牺牲后,我认为漏掉了什么内容使其显得不真实而反复重读,就像双水村哭咽河那个悲戚的传说一样,在读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让我们心痛。

书中那些让我们唏嘘或回忆的可人儿,到最后大多并没有像我们期盼的那样结合,但生活本来就有无数种可能,选择哪一条路我们都会羡慕没有选择的那一条。

这山望着那山高,人的弱点就在于无法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我们总是看着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而生活哪来那么多的如果呢。

苦难

PAGE3

时代变迁下人物群传,都在一个个的苦难中磨砺成长。平凡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承受生命中的荣辱与苦难,每次让我替他们在获得短暂的幸福而高兴时,我都会提前冷冷的打个寒战,替他们想想下次的苦难会有多难,这不是犯贱,恰巧这可能就是生活。

命运总会不如愿,但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艰难中,才能使人们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可能苦难的意义便是成长吧。

即使面对小说并不圆满的结局,总会有这样的想法:少安、少平、俊武这样的能人一定会好、一定会不负众望、因为他们一直在前行、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成长,一直在准备着。小说会让苦难中的人燃起信念:我在成长,以后生活的甜蜜是充满希望的。

每个人都会在经历苦难后成熟成长,当然我希望它能更快的到来,尽早去感知,去领悟,去体验、去成长。

对于我个人来说,小说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走进那个现实又梦幻的时代、学着站在时代的角度上去思考、站在人物的立场去看待”。

看《活着》的时候,那会年龄还小,对生活并没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却会因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感到绝望,会流泪、会伤感。现在在读《平凡的世界》时却渐渐在理解和体会这种时代的命运感,毕竟明天还得按照自己的路去生活。

或许再随着阅历的增加,会有更不一样的感悟。但现在请不要见怪,也不要见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