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都缺乏耐心
每次做事不顺心时,都会不自觉的想起金庸和萧鼎。
金庸从写《浣花洗剑录》开始,就笔耕不缀,接连写出了《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脍炙人口的武侠经典。当时金庸自筹资金办起《民报》,自己一人担负编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台灯,一支笔,外加一打稿纸,就撑起了香港报界的半壁江山。
无法想象当一个作家的寂寞。伴随自己的是不断挑亮的灯光和灯光下伏案的背影。
但世界就是这么公平,光环总是眷顾寂寞付出的人。在如此艰苦环境下,《民报》成了中国武侠界的全缘阵地,在《天龙八部》登报时洛阳纸贵。
每次看到父亲床头揉皱的87版《天龙八部》,我都不禁对金庸肃然起敬。这是一部怎样伟大的作品?
87年,我的故乡没有像样毛路;
没有电;
没有电视机;甚至没有现在的我诞生。
87年,交往靠写信,交换明信片;
87年,读书是最大的奢侈。那时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冲破阻碍,让只受过初中教育的父亲得到这本堪称金庸巅峰的力作。
那时的青年学生还沉浸在戴望舒,冰心的现代诗里吧!
之后阅读潮流一度沉寂,直到《诛仙》的问世。
毫无征兆的,有个叫萧鼎的才子写了部有关仙侠的书,一时间各大书店都是《诛仙》的影子。包括学校里的老师。
当时2007年,我在一中读大一,我们的老师一下课都在讨论《诛仙》的内容。
直到2011年大一,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机,用它读完了《诛仙》,我才知道他的耐人寻味之处。毫无夸张的说,《诛仙》在佛、儒、法的阐述于后现代小说里是超越历史的,它的火热并非没有理由。
萧鼎用《诛仙》奠定了他在网络阅读界的地位,为后现代武侠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之后的《花千骨》都及不上它的高度。
之后阅读潮流又一度沉寂,直到莫言获得诺奖,又一股阅读潮流袭面而来,当然,这是后话。
夜深人静伏案批改作业而被折腾得七窍生烟之时,想想还有更多执笔者们前赴后继,不辞辛劳的前进,忍不住轻声感叹:我们这一代都缺乏耐心,需要向老一辈学习。
——哥客箫学
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