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白蛾,潜回红尘俗世
——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感
看完这部短篇后,在某一个瞬间,突然联想到陈奕迅的那两首歌,越想越觉得似乎这两者冥冥之中有着什么玄机。果不其然,由李焯雄改编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由陈奕迅传入人们的耳中,有心人也自然在这字里行间读出了“张爱玲”三个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
在这文中,红玫瑰是娇蕊,是热烈的情妇;白玫瑰是烟鹂,是圣洁的妻。而振保便是曾经拥有过这两朵玫瑰的男人。
对红玫瑰娇蕊来说,无疑对振保是动了真情,尽管这第一步还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振保先迈出来的。在丈夫出差去新加坡的时候,她未经振保的同意向丈夫寄了离婚信。而面对朋友之妻——娇蕊,和母亲以及舆论的压力,振保放弃了他生命中的这朵红玫瑰。
当两人在多年后相见之时,没有冷眼,没有心跳,也没有各种各样热烈的情感。就像曼桢和世钧的重逢,张爱玲就是这样,千言万语都尽在不言中。似乎所有的一切,在她的笔下,都是那么的平淡,那么的自然,却又带着淡淡的凄凉和忧伤,就像川端康成笔下的那个“物哀”的世界,舍不得用一丝一毫的笔墨去渲染。可张爱玲又绝对算不上一个唯美,温婉的作家,字里行间又带着鲁迅般的锋芒和尖锐。
若干年后,两人重逢,娇蕊和王士洪离婚又另嫁他人。振保问:“那姓朱的,你爱他么?”娇蕊点点头,回答他的时候,却是每隔两个字就顿一顿,道:“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所以……”娇蕊就是张爱玲说的“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这样一种人。也许正因为如此,或是因为她的真诚和热烈,让张爱玲在笔下又赋予了她幸福的权利。
而白玫瑰烟鹂却不如娇蕊般幸运。出身不好的她,嫁给振保本来就低人一等。而在她得不到丈夫的爱的同时,婆婆也对她不尽满意,最后搬走。而烟鹂就是这样一朵白玫瑰,更准确地来说,是振保眼里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没有朋友,没有与人的亲密感,每当有人来,烟鹂总是为振保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好男人形象,而自己却永远也得不到爱。
终于在一个雨天,振保回家取雨衣,发现了她和别人偷情——而这对象竟只是一个裁缝。可笑之余,我读到更多的是讽刺,是无奈和绝望后的怜悯。
读完此书,我想到的是:振保,娇蕊和烟鹂分别也代表着三种类型的人:功利性的人,勇于追求内心需求的人,旧社会保守思想的人。
娇蕊对振保的爱轰轰烈烈,为了她所爱的男人,她可以放弃她所拥有的一切,这也是娇蕊不同于振保和烟鹂的一点。而振保的眼里,没有什么能比“他自己的世界”更重要的东西,相较于娇蕊,他更功利化,也不会因为爱情牺牲他所拥有的东西。
在公车上,“振保看着她,自己当时并不是知道他心头的感觉是难堪的妒忌”。他妒忌的是曾经的情妇如今可以收获幸福,而自己只能守着自己不爱的妻;他妒忌的是这样一个曾经受过伤的女人依然拿得起重新爱过的勇气,而自己却不肯为了爱情,拿自己所拥有的为赌注,成为了爱情中永远的懦夫。
而烟鹂的爱则更为廉价,她爱的不是振保,而只不过是一个叫做她的丈夫的那么一个人。如果她的丈夫不是振保,而是另外的一个人,她也会同样地对待他。她就是一个生活在旧世界的人,不懂得自己生而为人的权利和内心中真正所追求的珍贵的东西。
在文章最后,在那天下午,振保带着个女人出去玩,故意兜到家里来拿钱……包括在文章最后他对烟鹂施行的家暴,他渴望打破这样令人作呕的关系,他渴望走出他一直为自己规划好的世界,他终究发现他没能像娇蕊一样真实地爱过,伤过,活过,他也想让功利的自己彻底疯狂一回。而这些,仅仅只是瞬间的精神上的升华和顿悟,它还是没能让振保成为像娇蕊一样的人。所以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做一个好人”,回到他熟悉又亲手创下的那个世界,和那个不爱的人身边,孤独终老。
其实这篇文章在现代社会也很有借鉴意义,事实上,许多男人在现实中也如振保一样,在选择中潜回红尘俗世,守护着他一直以来创造的那个世界,而有追求爱情的勇气的人,终归还是少数。我想,张爱玲歌颂的便是娇蕊这种类型的人,而摒弃烟鹂这种旧时代的人。这也是如今女性问题中的热点,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心中的合法权利,也应当成为自己心中想成为的人,而不应当受到来自社会舆论,来自性别歧视的多反面阻力,选择停留在烟鹂这类人的这种高度上。
烟鹂固然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止是怜悯,而是娇蕊般的觉悟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