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史记成语(三十八)识人辨人不容易——儒门精英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1人  公子小眠

[成语]:以言取人

[释义]: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水平的高低。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语]:以貌取人

[释义]:凭外貌来衡量、判断人的优劣。也指根据对方的外貌、衣着来决定对待态度。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言取人”和“以貌取人”,在当下这个颇为看重口才、更加看重颜值的时代,自然是有其市场的。一个人的能力、品格乃至综合素质到底从什么时候就和人的说话、长相挂上了钩,难以考证,但是得出这样结论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相由心生”的民间认知,有很多人认为面目丑陋、拙嘴笨腮的人,他的内心当然不会多么光明,而心性品格优秀宽广的人,长相也不会太难看;二是“爱屋及乌”的影响,即人际交往中的“晕轮效应”,面容姣好、谈吐高雅的人,第一印象会给人以好感,此后就会持续影响大众对这个人的评价向好。

        如果遇人都拿这两条来研判,当然成了人际交往的陷阱。

        识人辨人很有一套的孔夫子,也曾经掉进了这个陷阱。孔子有两个弟子,一个是宰予,字子我;一个是澹台灭明,字子羽。宰予相貌清秀,可以说风度翩翩,人前侃侃而谈,而名字很有侠气的澹台灭明,则是满脸横肉,一副凶相,而且言语迟钝。

        孔夫子对这俩学生的态度当真是天差地别,对宰予就悉心教学,而对我们澹台兄,直截了当给了个资质低下的评语。

        不过日久见人心,宰予经常大白天睡觉,而且在学习时投机取巧,孔子渐渐看清楚了他的真面目,屡次呵斥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就好比现在骂人的“烂泥扶不上墙”一样。

        而澹台灭明则是在离开老师后,“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他依然苦心钻研学习,并且另辟蹊径,到南方云游讲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孔子的思想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也为自己赢得了不小的名声。

        孔子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不无后悔的说了一句话:“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司马迁看来非常反感宰予,在对宰予的记录里,末尾加了这样的话,“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圣人门下的学生,落得个谋乱身死的下场,连老师都深以为耻,恐怕,千载以来《史记》的读者都会看透了宰予这个孔门败类。

        不过,我们还是要秉公看待,这里是太史公的一个错漏,实际上《左传》里并没有宰予作乱的记载,宰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喜欢耍点小聪明的学生,但绝没有那么不堪。相反,孔子虽然对宰予有很多过火的责备,但似乎都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动机,依然将其列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之一。而宰予对孔子则是无比敬佩,他评价老师:“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民间都流传,孔子办私学,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其中,孔子曾经按照“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方面,选取了自己最得意的十位弟子入内,我给大家简要梳理梳理。

        颜回,字子渊。孔子一生最看好的学生,被认为是得到孔子真传,但贫困多病,英年早逝,有说二十九去世的,有说三十二去世的,孔子对他评价极高:“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几乎是将他看做同等级别人物,后世称他为“复圣”。

        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三个人有共同特点,性情柔和,识大体,顾大局,都被孔子称为懂孝,有德行。

        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这两人在文章中所占篇幅不小,他们共同点是都做官不小,仕途比较出色。不同点是冉求是文官,性格胆小谨慎、瞻前顾后,而子路偏武将,做人豪迈大胆,鲁莽冲动。两人跟随孔子时间长,是孔门的元老,也与孔子发生了不少对话,是《论语》里的主要角色。

        端木赐,字子贡。这是传统意义上孔子学生里最出彩的一位。他和上文的宰予都是孔子弟子中最能言善辩的,但是他为人谦逊、待人友善,处世经验老道灵活。之所以说他成功,是因为他仕途顺利,还善于经商,是孔门学生中的首富,同时尊师重道,在孔子去世后,他守丧六年,是孔子弟子中守丧最长者。需要注意的是,司马迁对子贡情有独钟,整篇列传所占篇幅最多的就是子贡。

        言偃,字子游;卜商,字子夏。这两位齐名,是孔门里最喜欢舞文弄墨的弟子,精通《诗经》,文艺素养极高。言偃是后世公认的南方孔学的奠基人,而卜商则曾在魏国的西河地区讲学,当时的名流吴起、田子方、李悝等人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曾经“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

        上面这九个人,加上那个一度非常负面的宰予,就是我们常说的“孔门十哲”,也是孔子最欣赏的十位门生。

        《仲尼弟子列传》是一篇很特殊的文章,它和《孔子世家》一起,构成了我国有关孔子及其弟子最早最全面的研究成果。司马迁应该是以《论语》为核心,参考了不少材料,才整理出来。而他这一出手,可谓是遍数早期儒家精英,就差排座次定优劣了。

        太史公虽然整篇列传举出了七十七位孔门弟子的名字,比民间流传的还要多出五位,但他也明白其中疏漏甚大,一味地搞数字考据也没太大意义,所以在末尾说:“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容貌。”

        毕竟孔夫子他老人家都反思“以貌取人”、“以言取人”了,我们也不能以这只言片语的记载取人,不是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